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
这两句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新叶”、“后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扩展资料:
1、写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百度百科——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含有哲理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鹤楼》王之涣 站得高,目光远大,视野开阔,才能饱览千里风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才能不断发现新境界。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卢梅坡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以品格高尚立身,以志存高远处世,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境界,自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苏轼 看人、看事、看社会,要全面地、辩证地看,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能以偏概全。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李清照 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9.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饮酒》陶渊明 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就能自得其乐。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 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 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人生,才有意义。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时序交替,来去匆匆。 1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李商隐 只要彼此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就能冲破阻隔,达到心灵的契合和感应。18.云霞,我爱山无价;行踏,云山也爱咱。
《雁儿落兼得胜令》张养浩 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 1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老一辈的退出,是为了更好的关心培育下一代新人。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 天地间人才辈出,不要拘泥于古人,后人定能超出前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是: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哲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观点。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诗《泾溪》 哲理是: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清代阮元《吴兴杂诗》 哲理是:矛盾的特殊性,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曲则全,枉则直, 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