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渊明的诗的特点是什么如题

“文如其人”这条艺术规律,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诗不是吟风弄月的情感游戏,而是诗人的真实生活与情感的抒发.他诗歌中塑造的意象,不仅体现了他甘于“守拙”、“守真”的朴素思想,也体现了他我行我素,不为世俗所缚的性情.他曾在《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道:“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由此可见他以“真”为美,以“伪”为丑,热爱恬静淳朴的田园,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真谛的思索,都融会在作品中,表现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这也决定了陶渊明的诗具有纯真、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这也是陶渊明文学作品的特色在审美形式层面的主要表现.陶渊明的诗歌朴素自然,感情真率,一方面于诗歌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即诗歌描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以及处在这种环境中的诗人的恬静的心境,另一方面与他不动声色、朴质无华的用语也不无关系.陶渊明诗歌在语言方面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一、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构建本真生活.海德格尔说:“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必得从语言之本质那里获得理解.”[1]陶渊明在语言方面的深厚修养,是陶诗获得巨大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陶诗善于提炼语言,但又看不见痕迹.宋人程俱说陶诗“言出无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冷渊,月湛不可取”(《读陶靖节诗》).明人王世贞说:“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如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艺苑卮言》卷三).钟惺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有一种清和婉约之气在笔墨之外,使人心平累消”(《古诗归》卷九).他创造的这些出之自然,归之自然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归于他重视口语的运用.在《饮酒》(其五)中,他说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责子》中又说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这些句子都非常接近口语.另外还有一些更是接近谣谚和模仿民歌的语句,例如“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而且陶渊明的散文和诗一样,语言明白如话,平易近人,不象某些古文那样晦涩难懂.虽然曾经有人看不起陶渊明的诗文,把陶渊明的诗文蔑之为“田家语”,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正是陶渊明诗文的长处,而非短处.在当时“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文坛上,陶诗别开生面,语言清新自然,保存着民间语言体质素美的本来面目,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趣的是,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如《归园田居》(其三)表现的是陶渊明初归田园的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陶渊明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隐居生活的自然、安定和闲适.“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干净,一切又是那么和谐与自然.温汝能《陶诗汇评》说:“此篇是陶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移居二首》写诗人移居南村,喜得佳邻,与之融洽相处的情况.“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陶渊明用从容闲淡的笔调写出乡居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其乐融融的关系.诗人内心中对和谐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成为现实,其喜悦之情如在目前,难怪清代高静评选《看诗随录》中说此诗“公之和易近人,亦即于诗见之”.蒋薰说“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评卷二》).陶诗的动人之处或说特殊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以极为平淡,极自然的语言把最本质的生活和最坦荡的心灵展示给读者,使你无比向往那种纯净心灵和纯朴生活的召唤.二、平淡中显精奇.不同的作家运用不同的语言,往往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翻开陶渊明的诗集,你便会发现,这儿又是另一番天地.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恬静心情,都是通过朴素的语言抒写出来的.如《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此诗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诗人半耕半读的文人隐居生活,使人感到确实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雕琢痕迹.即便是那些哲理性很强的诗句,如“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也都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清代沈祥龙在谈到语言的运用时说道:“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雨时’,‘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诗歌也是同理。

2.陶渊明的诗主要分为几大类

三类.第一是饮酒诗,比如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当然这跟他的“性嗜酒”也有关系,后来的李白对他很是推崇,诗歌上也是多有借鉴陶渊明.第二是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第三是田园诗.这也是他最主要的成就,诗歌的数量也是最多,可以说是他开辟了文学史上的田园诗派.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其中著名的要《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3.收集刘禹锡、苏轼、陶渊明的诗句,并比较不同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酬乐天咏志见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苏轼—————————————————————————————————————————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东栏梨花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 鹧鸪天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杂诗》陶渊明这首诗的古诗诗意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本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坎坷的经历造就了陶渊明对待世俗和人生与众不同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起笔就以人生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读来使人感到伤感,令人心痛。然而,诗人陶渊明又不同于那些寻常之人,屈服于世事,而是执著地在生活中追求温暖的朋友之爱,崇尚快乐,劝解人们“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尤其令后人感叹不已的是是人在作品的结束之时,以经久不衰致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警醒世人:时不我待,人当少时及时勉励自己,着实使人为之感奋。

全诗如朋友触膝长谈,朴实无华,丰富的人生哲理却深深地蕴含于其中,催人奋发,令人省思。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