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登山和大海的诗句
登山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大海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 《将进酒》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东汉 曹操《观沧海》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 苏轼 《临江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 王之涣 《登鹳鹊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
2.有关“登山”和“看海”的诗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有关“登山” 唐代诗人李颀有“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山行— 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古风—-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唐·司空图: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2、有关”观海“的诗句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要有关山和海的诗词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天台晓望》 天如邻四明,华顶高白越。 云垂大鹏翻,波动飞鳌没。
秋夜独坐怀故山 小隐慕安石。 远游学子平。
( 子一作屈 ) 天书访江海。 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 出陪玉辇行。
夸胡新赋作。 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 非邀青史名。
庄周空说剑。 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 归闲事耦耕。
顾无苍生望。 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 微茫旧壑情。
秋山绿萝月。 今夕为谁明。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送邢桂州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望海楼晚景 (苏轼)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相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关于海 一 百叶窗, 把一切割成一条条的。 一条一条的蓝, 我知道那是天空。
海鸟飞向天空, 衔着一条一条的蓝。 海鸟说, “天空是我的家, 海本是天空。”
二 八月里, 阳光和沙都是白的。 沙滩上,我挖了两个坑。
天空已死, 海吐着最后的白沫。 沙滩上,我挖了两个坑, 一个埋葬声音, 一个埋葬阳光。
天空是棺材盖, 海鸟落在棺材的边缘。 海鸟说, “海已死。”
断山时结雾。平海若无流。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蕴蕴兮涛汹汹. 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牙须甲角争光鋩,腥风怪雨洒幽荒。 珊瑚玲珑巧缀装,珠宫。
4.登山的诗句请问有哪些和登山有关的诗句
1. 九日登山
【作者:许继】
处喧久忘静,临旷始怀真。 步登千仞冈,眷兹九秋辰。
余滓澄广泽,薄氛散高旻。 浮空白云远,冠日丹霞新。
海屿互出没,天峰秀嶙峋。 清眸穷四遐,逸兴荡八垠。
兴怀慨前古,一瞬迹已陈。 无令东篱菊,静笑悲秋人。
2.虎丘僧房寻郭圣仆乘月登山
【作者:吴鼎芳】
长堤沿短棹,转入翠微湾。 酒伴秋相集,僧房夕不关。
布袍先受月,竹杖早过山。 何处歌声起,悠悠林木间。
3.余僮张一颇慧闻余有登山之谋力劝行及入山乃
【作者:王履】
只道余成解析薪,岂知清思也能分。
子渊虽是吾宗族,断不依它制约文。
4.登山
【作者:明益庄王】
屏迹书巢寂寞间,篮舆乘兴远登山。
山云挟雨忙飞去,不得逍遥共我闲。
5.同数公复登山忽闻履声乃审知也携和诗三
【作者:赵蕃】
松简谡谡冲浮埃,跫然谁能为余来。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
兹山不到近十载,频日能来已再回。人生万事每如此,而欲取必真愚哉。
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
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明当举似子王子,不但慰归仍赋别。
6.西园登山
【作者:张栻】
日光射崖冰雪色,风壑传响松龙吟。
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觉山高几许寻。
7.登山
【作者:张栻】
雨后溪重碧,木落山增明。
西风肃群物,感此秋气清。
振衣千崖表,俯瞰万籁生。
匪生幽遐慕,政尔未忘情。
8.岳风雪未已决策登山用春风楼韵
【作者:张栻】
人言南山巅,烟云耸楼观。 俯瞰了坤倪,抑攀接天汉。
勇往愧未能,长吟湘水畔。 兹来渺遐思,风雪岂中断。
行行重行行,敢起自画叹。 我闻精神交,石裂冰可泮。
阴沴驱层霄,呆日丽旭旦。 决策君勿疑,此理或通贯。
9.登山有作
【作者:张栻】
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列群峰次第深。
兀兀篮舆自吟咏,白云流水此时心。
10.海四首其四
【作者:张耒】
鸟去苍烟古木,人归绿野孤舟。
信美虽非吾土,消忧且复登楼。
11.登山望海四首
【作者:张耒】
西望扬州何处,云中双塔漓岏。
山外云涛断日,夕阳应近长安。
12.望海四首
【作者:张耒】
仕宦此身漫尔,功名已老茫然。
山鸟不须惊客,相亲此复穷年。
13.海四首
【作者:张耒】
江阔风烟易晚,山高草木先秋。
独倚阑干尽日,此身与世悠悠。
14.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冲席丞郎酒斛筹,不关无面见春鸥。
五鲭见说妨斋禁,留待明朝大白福
15.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小池玉尺跃清波,病不开尊奈尔何。
更倩棠漪吹柳岸,为君粘发醉颜酡。
16.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满山桃李闹红霞,曾约香山白鹿车。
堪笑东风欺病客,搀先且到别人家。
17.午后登山闲步遥见园亭有以帟张栏处久而
【作者:岳珂】
九折登山倚瘦筇,杏蹊眼缬早冬烘。
翠云遮断神仙客,不许其间著倦翁。
18.卿登山瞻禹陵
【作者:喻良能】
考古年来喜有徵,相携步步上崚嶒。
皇华使者归朝著,好为诗翁说禹陵。
19.祷雨丹井山徐真君祠登山拜毕即获雱霈
【作者:喻良能】
欲解骄阳厄,宁辞祀礼繁。 纯诚殚毣毣,英烈仰言言。
云阵千屯合,雷声万马奔。 晚来归路好,飘洒势腾轩。
20.山
【作者:杨万里】
树远通鹦响,花晴带雨痕。 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
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 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5.与大海有关的诗句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仲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月销万古愁。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一作“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今读xié)。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一作“花”)摇情满江树。
大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庄子·秋水》尾闾(lǘ):传说为海水排泄的地方。
万川入海,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水也从来没有满溢过;海水排泄,也从来没有干涸过。后人每用这句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周而复始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三国·魏·曹操《观沧海》碣石:指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即耸。峙(zhì):挺立。
这是作者穷追袁绍残部路经碣石时所作。描绘了海波荡漾、山岛耸立,木繁草茂的壮观图景,烘托他当时昂扬的气概。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晋·乐府民歌《西洲曲》空绿: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帘幕天穹自然显得高远,海水摇漾着空中的碧绿之色。境界壮阔动荡,“摇空绿”三字,奇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春天潮水涌入长江,江海连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残夜将尽,朝阳已从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气息。
作者为客日久,日复一日,年一复一年,岁月蹉跎,回乡无日,送书无人,触景伤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绘。 ●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离西阁》旭日浮于沧海,众星挂在银河。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齐州:中州,亦即中国。九点烟:我国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远望如九点烟。
一泓(hóng):一汪:绘出一幅壮观的九州高空鸟瞰图,可见作者气势不凡的胸怀和浓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涛声孔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声响,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壮观。触:碰、击。
两句把势大声洪的江潮描绘得如在目前,使人惊心动魄。全词是一幅精采的海边观涛画。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赵嘏《钱塘》中秋:钱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为壮观,历来誉为天下胜境。
写静景的壮阔和动景的声势,都极为出色。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宋·苏轼《望海楼晚景》一线:形容浪头象一排白线涌来。指顾:指点顾盼,喻时间极短。
写江潮水初上的雄浑景色。李白《横江词》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附录于此,以供参照。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几许:多少。
浑:简直。极写江潮的高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宋·潘阆《酒泉子》潮水汹涌冲来的时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处都象迎接潮水的锣鼓声。
两句描写钱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怀空。
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瑶台:传说中的神仙住所。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长虹从辽阔的沙滩上奔涌而来,又象天仙在瑶台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琼浆倾泻而下。
以丰富的想象,极状钱塘江潮奔腾之急,声势之。
6.关于海的诗句至少写三句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描写大海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大海的诗句有:
1.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5.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1. 大海:即海洋。其实海与洋还是有些差别的。海和洋的区分: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4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2. 上述诗句全文如下:
(1)《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题海图屏风》白居易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赑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5)《太平洋遇雨》梁启超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8.描写大海的古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内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品注释 注释: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 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 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 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 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 “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乐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 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 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 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 弟和乌桓。
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 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 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 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 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关于曹操东临碣石,过去多以为是北征乌桓去时的事,其实,这种看法与史实 不符,不可置信。
我们用《三国志》《武帝纪》和《田畴传》的记载来核对,曹操 当时是在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上碣石的,因为去时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 改道走徐无山那条小路前往辽西。“九月,公引自柳城还,……十一有至易水”, 他应在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临碣石”、“观沧海”。
至于碣石山位于现今何处, 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或以为此山已沉入现今河北省乐亭县境的大海中,或以为就 是现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样,在曹操登临时,它应是傍海一带较高 的石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 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 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 像绘画的粗线条。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 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 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 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 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 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 悲秋意绪。在我国文学史上,由于作家的世界观和处境等种种原因,自宋玉《九辩》 开悲秋文学的先声之后,多少骚人墨客因秋风而临风洒泪,见落叶而触景伤情!然 而,曹操却能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 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 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 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参见《古诗归》卷七钟惺评语)言为心声,如果 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 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 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霸气”当然是讥评,但如果 将“霸气”理解为统一中国的雄心,那么,这种艺术鉴赏的眼光还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 了。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 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