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孟浩然《初秋》的拼音

chū qiū 《初秋》 táng mèng hào rán 唐 孟浩然 bú jué chū qiū yè jiàn cháng,qīng fēng xí xí chóng qī liáng 。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yán yán shǔ tuì máo zhāi jìng,jiē xià cóng shā yǒu lù guāng 。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2.初秋孟浩然拼音版

初秋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chū qiū cháo dài :táng dài zuò zhě :mèng hào rán yuán wén :bú jiào chū qiū yè jiàn zhǎng ,qīng fēng xí xí zhòng qī liáng 。

yán yán shǔ tuì máo zhāi jìng ,jiē xià cóng shā yǒu lù guāng 。

3.初秋行圃诗每个字加拼音和诗的意思

《初秋行圃》

作者:杨万里

原文:

luo ri wu qing zui you qing

落日无情最有情,

bian cui wan shu mu chan ming

遍催万树暮蝉鸣。

ting lai zhi chi wu xun chu

听来咫尺无寻处,

xun dao pang bian que bu sheng

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

1、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2、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诗意:

(题目)初秋在园子里散步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

园里树上的蝉,

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

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

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

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

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赏析: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4.写初秋的古诗句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初秋寄子由(选)

苏东坡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万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勿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堂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奉和初秋诗

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

北阁连横汉。南宫应凿龙。

祥鸾栖竹实。灵蔡上芙蓉。

自有南风曲。还来吹九重。

5.《初秋》孟浩然是什么意思

意思:不知不觉间秋天到来,夜变的漫长,风也变的更加凉爽。

酷热的夏天已经过去暑气终于消退,静静的书斋外面,台阶下的草丛开始有了点点露水珠。 诗文:《初秋》唐代: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扩展资料赏析:诗歌从“初秋”、“清风”入手,渐渐将目光转向书斋、及草丛等小小角落,描写出夏天过去,秋天到来后的景象,观察细致入微。

作者: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6.“初秋行圃杨万里”的标准读音是什么

【chū qiū háng pǔ】 初秋行圃

【yáng wàn lǐ 】杨万里

原文: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

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释义: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1214.aspx

7.古诗《咏风》的内容是什么

《咏风》——唐·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拼音:

sù sù liáng fēng shēng ,jiā wǒ lín hè qīng 。

qū yān xún jiàn hù ,juàn wù chū shān yíng 。

qù lái gù wú jì ,dòng xī rú yǒu qíng 。

rì luò shān shuǐ jìng ,wéi jun1 qǐ sōng shēng 。

《咏风》释义: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8.山居秋暝 王维拼音版

王维《山居秋暝》的拼音版如下:

山居秋暝 shān jū qiū míng

王维 wáng wéi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kōng shān xīn yǔ hòu , tiān qì wǎn lái qiū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míng yuè sōng jiān zhào , qīng quán shí shàng liú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zhú xuān guī huàn nǚ , lián dòng xià yú zhōu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suí yì chūn fāng xiē , wáng sūn zì kě liú 。

译文如下: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扩展资料

是一首写山水的名,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9.【孟浩然的初秋读的时候要怎么样的节奏,就是划斜横线】

诗的朗读节奏不是固定的,和朗读者的习惯和个人对诗的理解有关,古诗恩朗读节奏相对固定些,但也没有绝对, 七言古诗的朗读按意义划分通常可读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若按音韵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对诗句的朗读节奏进行划分不仅要考虑音韵,也要考虑内容,两者要兼顾,下面是我根据个人理解对《初秋》朗读节奏的划分:初秋(唐)孟浩然不觉/ 初秋/ 夜渐长,清风/习习/ 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