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夏日的诗句

山居夏日的诗句如下: 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唐 高骈《山亭夏日》 释义: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南北朝 王籍《入若耶溪》 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4.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 宋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6.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 宋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释义: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7.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释义: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宋 赵师秀《约客》 释义: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9.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宋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释义: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10.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 晋 陶渊明《四时》 释义: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 1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宋 司马光《客中初夏》 释义: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2.山居夏日高骈古诗翻译

1、翻译: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2、原诗: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3.山居夏日 高骈古诗翻译

这首描写夏日的诗,首句「绿树阴浓夏日长」将炎夏树阴匝地的景色极为传神的描绘出来。

在暑气逼人的夏天,让人觉得白日似乎特别的漫长。平静的湖面清晰的映出楼台的倒影。

一切似乎静止的时候,多麽希望能有一阵风带来些许凉意。忽然发觉水晶帘微微的晃动起来,随著这一阵清风,传送来一股醉人的花香,三、四两句衔接得多麽巧妙,带给读者一份清和宁静的感受。

语译: 茂密的绿树虽然洒下一地浓浓的树荫,仍然让人觉得夏日特别的漫长。楼台的倒影清晰的映在平静的池塘里,忽然发现水晶帘轻轻的摇晃起来,才觉得微风吹过,随著风传送来蔷薇的芬芳花香,使得整个院子都充满了醉人的香气。

4.山居夏日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山居夏日》是唐代高骈写的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山居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5.春日,寒食,题榴花,霜月,雪梅,山居夏日的全诗意思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 天气晴朗赏花观景来到泗水河畔, 春回大地无穷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春天的面貌与特征是容易识别的,这万紫千红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1),寒食东风御柳斜(2)。日暮汉宫传蜡烛(3),轻烟散入五侯家(4)。

[注释](1)春城:春天的京城。(2)御柳:皇帝宫苑里的杨柳。(3)汉宫:汉朝的皇宫,这里借指唐宫。(4)五侯:泛指皇亲国戚。

[译文]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寒食节的东风,吹得宫苑的杨柳低低倾斜。傍晚时皇宫中传出蜡烛来,赐给谁呢?只赐给官宦贵族之家。

题榴花

作者:【朱熹】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注释](1)可怜:可惜。(2)颠倒:错乱,多指心神纷乱。绛:大红色。

[译文]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雪梅

作者:【卢梅坡】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注释](1)精神:神采,韵味。(2)俗了人:使人俗气,不高雅。

[译文]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山居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语译:在浓浓的绿树荫下,夏天依然显得漫长,楼台的倒影在池塘中荡漾不定,微风吹来, 水晶帘摇动不停,满架的蔷薇花,使整个院子布满香气.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