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诗句里有借喻的手法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2.有哪些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哪些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篇一: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对偶)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3623764)【篇二: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一、含比喻: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二、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三、对偶: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拟人: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随风潜如夜,润物细无声.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五、设问: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六、反问: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可以帮到你!【篇三:采用修辞手法的诗句】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知乎登录加入知乎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显示

4.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这里重点介绍两种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一、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其—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己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球”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还会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3.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上)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下面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如:

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19.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当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如: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

掌握了互文这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对理解文章内容是有一定好处的。

5.古诗词善用修辞,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2种: 1、比喻,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拟人,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不说春风吹“生”,而说春风“裁”出)。3、对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对偶(对仗),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反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6、反问,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7、反语,如: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名为赞朝廷太平无事,实讽刺无人敢谏。)

8、借代,如: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孤帆代船。9、设问,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排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1、引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12、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6.诗词的修辞手法借喻是怎么回事

借喻是一种比隐喻还要隐曲的比喻,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比喻不露痕迹。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 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例如,“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此诗名为写松,实喻王复的品格,这 就是借喻。

又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这首诗更是借石灰来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 守而不惜粉身碎骨的决心。词中使用借喻的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鹧 鸪天》);“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代人赋》),此句借此劝喻这位 “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少年可以到别处去寻觅知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