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无题诗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化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花,一寸相思一寸灰。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逢。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香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屡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

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不知你要的是他哪首无题诗,所以把他的无题诗全都发上去,你自己挑选吧。

2.有谁可以帮我解释一下李商隐 这首诗

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

(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

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 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

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

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

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

3.李商隐诗词全集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乐游原 / 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转蓬 一作:断蓬)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八岁偷照镜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4.李商隐无题诗的全部集锦,有新颖的注释更好

卷541_90 「无题」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卷540_118 「无题二首」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卷539_130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卷539_122 「无题」李商隐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卷539_110 「无题二首」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卷539_108 「无题」李商隐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卷539_105 「无题四首」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卷539_103 「无题二首」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卷539_83 「无题」李商隐

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卷539_67 「无题(一云阳城)」李商隐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5.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什么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

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 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 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

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

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

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6.寻李商隐的《无题》的详解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

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

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