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简单古诗配画图片

一、《静夜思》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山中》

作者:唐代王勃

1、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译文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三、《阳关曲·中秋作》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译文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

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四、《问刘十九》

作者:唐代白居易

1、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五、《乐游原》

作者:唐代李商隐

1、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2.有哪些关于古诗的图片

古诗体裁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颔联、颈联对仗)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文学风格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

《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

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

《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

“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

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3.关于古诗《风》的图画

古诗《风》的图画:

【原文】: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树上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的美丽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树倾斜。

【词语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⑵解:落。

⑶能:能够。

⑷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⑸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⑹过:经过。

⑺斜:倾斜。

4.《静夜思》古诗图画

1.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注释:

(1)举:抬。

(2)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3)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4)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5)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思:思念。

3.译文: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www.gushiwen.org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