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思想家朱熹有关于桂花的诗句吗

宋代思想家朱熹有关于桂花的诗句。

(1)他的《咏岩桂》一诗,是最为著名并广为流传的咏桂诗。“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

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朱熹将桂花的姿态、冠密、叶绿、花色和花香等特点都完整地描述出来,并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岩桂纯洁的天姿、茂盛的枝叶、金黄的繁花与醉人的清香。

(2)朱熹另外一首《咏岩桂》写道:“露邑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株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亦广为流传。

2.秋月朱熹古诗宋

不是朱熹写的秋月 年代:宋 作者: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诗词注解[注释](1)青溪:清澈的溪水。(2)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红尘:泛指人世间。[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3.朱熹的古诗

朱熹的诗词有很多,但大都很长,列举部分如下:

1、《九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2、《春日》描写春天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题榴花》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4、《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泛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6、《浣溪沙》 宋·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

7、《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宋·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

8、《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宋·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

9、《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宋·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

10、《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宋·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4.【有关朱熹的诗句(描写春天的)五年级】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5.赞美朱熹的诗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春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春日》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偶成》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 朱熹《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劝学诗》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6.关于朱熹的诗句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劝学诗 / 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7.古诗朱熹不断学习的诗句

劝学诗 / 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读书要三到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