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姜子牙辅佐武王说明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诗经里姜子牙辅佐武王说明的历史事件是武王伐纣。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又据《礼记·乐记》记载,孔子曾说《大武》“再成而灭商”,可知《武》是《大武》乐舞二成的歌。《武》之乐舞,表现的正是武王牧野克商的历史事实。史载武王十一年二月,周武王率兵伐商,进至商国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纣王发大军相抗。周师大将军吕尚领先锋武士挑战,殷军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后,武王大军乘机掩杀过去。纣王大败逃回朝歌,登鹿台自杀,殷商灭亡,周武王成为天下最高君主。毫无疑问,这一战争的胜利成功是周代最大的业绩,周武王为周代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最高的功勋。所以《武》诗一开头,就以最高亢最雄浑的歌喉对周武王做出了赞颂:“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暴虐,厚赋税以盘剥国人,造炮烙酷刑以镇压异己,嬖爱妇人妲己,宠信佞臣费中、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心,箕子佯狂为奴亦遭囚。纣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愤,令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是符合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它必然得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拥护与欢迎、响应。

2.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越,是不是真的

根据《左传》等文献可知,帝辛(纣王)征服了淮夷,派飞廉出使北方,对中国古代的统一与各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过一定贡献。《诗经·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经郭沫若等学者考证,这里的“武王”是指商纣王,他在生前曾深受百姓的爱戴,是殷民心目中的“武王”。河南淇县朝歌镇有后人修建的纣王之墓,当地人民均以纣王为荣。

从殷墟考古来看,商朝末期的人祭和人殉都很少,甚至没有西周中早期严重。从各种文物中,看不出帝辛有太多暴行。当年武王伐纣,共写过两篇檄文:《泰誓》和《牧誓》。《牧誓》中周武王列举了纣王的罪状只有六条,分别是嗜酒、听妇人言、大量任用奴隶和平民做官、不任用亲戚、不认真祭祀、相信自己有命在天。

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西周统治者和商王朝的叛徒给帝辛抹黑,并造出了“纣”这个字。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不了解历史真相,为了向世人宣扬“恶有恶报”,便又给纣王增添了不少新的罪状。汉代以后的统治者继续把纣王作为反面形象宣传。纣王的“荒淫残暴”实际上是千年积毁的结果。

3.诗经 烈祖 翻译与赏析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⑴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⑵有秩斯祜: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

祜,福。 ⑶申:再三。

锡:同“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

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⑷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⑸清酤:清酒。 ⑹赉(lài):赐予。

思:语助词。 ⑺戒:齐备。

⑻鬷(zōng)假:集合大众祈祷。 ⑼绥:安抚。

眉寿:高寿。 ⑽黄耇(gǒu):义同“眉寿”。

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耇,老人面涷梨色。”

⑾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

⑿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鸧(qiāng)鸧:同“锵锵”,象声词。

⒀假(gé):同“格”,至也。享:祭。

⒁溥(pǔ):大。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⒂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

⒃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将:奉祀。

译文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鉴赏 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

这些诗应是初作于殷朝,后在流传于宋国的长时间中很可能又作了加工润色。 《毛诗序》云:“《烈祖》,祀中宗也。”

经历代学者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祀成汤”之诗。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评论是“《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

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氏广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

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方玉润《诗经原始》进一步申说:“周制,大享先王凡九献;商制虽无考,要亦大略相同。

每献有乐则有歌,纵不能尽皆有歌,其一献降神,四献、五献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诸大节目,均不能无辞。特诗难悉载,且多残阙耳。

前诗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不然何以一诗专言声,一诗则兼言酒与馔耶?此可以知其各有专用,同为一祭之乐,无疑也。” 这首诗的功利目的非常明显,就是通过祭祀烈祖,祈求“绥我眉寿”、“降福无疆”。

它是典型的宫廷祭歌(又叫“庙堂乐歌”)。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

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

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

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4.诗经中的文王是周文王么

诗经中的文王是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就是武王姬发的爸爸。历史书里面出现过的。封神演义里面蛮详细的。周文王姓名:姬昌又名:文王性别:男所属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在位:50年相关事件:文王伐纣,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关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5.商朝纣王

《史记》中的商纣王 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

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

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

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

殷之太师,太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编辑本段]纣王时期的军事 首先,”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

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

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

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

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大战。

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 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其实很多在我们现在对历史商所有帝王看来,这六条根本不算什么,甚至有些可以并不认为是罪状。

公元前1046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

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

周师沿途没有遇 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 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惊恐。

商纣王无奈之中只好仓促部署防御。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

于是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共约17万人(一说70万,殊难相信),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 二月初五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史称“牧誓”。

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敌忾心与斗志。

6.关于纣王的故事

郭沫若考古则言: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古代中国的领土开拓有其贡献,所谓“纣克东夷”,就是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西周正是乘“纣克东夷”的机会东进灭商的。

而有史书上记载的纣也是个良才美质的人,说他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博闻广见。而且武艺高超,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传说他能倒拖九牛,托梁换柱,深得他父亲的喜爱。

而商纣王统治商朝后,还铸造大量兵器,如用青铜制造的箭镞,精巧而锋利、射程远、杀伤力大,一举击溃了一直对其统治有威胁的东夷部落,把疆土开拓到中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传播了文化。

怎样?????

那是什么原因使纣一步一步被丑化的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胜者为王败者寇”,当时的周王朝虽然灭了商,但并不是一个大国,他要巩固他的政权,稳定和笼络他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

纣王当然不是没一点缺点,而且纣王一把火已经把自己烧死了,把他的这些缺点再搬出来,怎么添油加醋造势一番都关系不大了,灭掉商纣王的西周帝王们,以及其后的御用文人们,根据政治的需要,于是把死去的纣王的事一再编排,终于使他成了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人。

7.《诗经》中最感人的句子告诉我呀~~~~~~

诗经》中有很多发生在水边的爱情诗篇。淇水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条爱情之水。比如《国风•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桑中”即桑园中、桑林中。之后,由淇河边古老的桑园延及所有的桑园,比如“桑间濮上”。汉以后以《采桑》为题的爱情诗频频出现。正因为桑园有着太多的爱情故事,以至于“桑中”、“上宫”、“淇上”成了谈情说爱、男女热恋幽会场所和情爱的借用语。

“桑中”、“上宫”、“淇上”为什么会成为情爱的场所呢?除了别的原因之外,恐怕淇河的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淇河的美早在《诗经》之前的文献中就崭露出来了。在战国时的史书《竹书纪年》“帝辛”(纣王)条中,有“冬,王游于淇”的记载,纣王为什么游赏淇水呢,如果淇河是一个烂泥塘或垃圾场,纣王会去吗?纣王 “游于淇”虽未交待有美女妲己相随,但可以肯定纣王绝非孤身一人游淇,所以纣王时代的淇水无疑就已经是很美的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