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诸葛亮的诗句越多越好
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五绝·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五排·诸葛庙 唐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五古·先主武侯庙 唐 岑参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五绝·武侯庙 唐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后二首)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五律·哭吕衡州六首 (前三首) 唐 元稹 气敌三人杰,交深一纸书.我投冰莹眼,君报水怜鱼.髀股惟夸瘦,膏肓岂暇除.伤心死诸葛,忧道不忧余.望有经纶钓,虔收宰相刀.江文驾风远,云貌接天高.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尽将千载宝,埋入五原蒿.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系虏,枕草誓捐躯.势激三千壮,年应四十无.遥闻不瞑目,非是不怜吴.七绝·上卿翁请修武侯 唐 杜甫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五排·武侯庙古柏 唐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是日至下马碛憩于北山 宋 苏轼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楇.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题定力院壁 北宋 王安石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八阵碛 北宋 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诸葛武侯 北宋 王安石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隆中 宋 苏轼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七律·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 南宋 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少须天意定,破贼宁患众.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瓮.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2.关于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1.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2.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 三頋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
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5.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今人沈尹默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摘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6.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
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伊尹辅佐成汤、太甲两代,吕望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勋劳特著,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情况亦极相似。至于说到老谋深算,指挥如定,则比汉初相继为相的名臣肖何、曹参,更高一着。
7.异代相知习凿齿; 千秋同祀武乡侯。 近人钟瀚撰书。
上联是说后代深知诸葛亮的,是晋人习凿齿。他著《汉晋春秋》,首先摒弃一般史家以魏为正统的作法,推尊蜀为正统,并大力颂扬诸葛亮的勋业。
下联是说曾封武乡侯的诸葛亮,治蜀有功,遗爱在民,千多年来人民都到这里来瞻仰祭祀他。联文对昭烈武侯同祀备加颂扬。
8.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近人王天培撰书。
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下联是说如今世上又出现了陈强、古冶子(我国春秋时齐相晏婴用二桃杀三士中的两个武士)一类恃强 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语出曹植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残杀。有哪个能象诸葛亮那样“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系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抚今追惜,拭拂祠内残碑,怀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贤哲风义,不禁感怀万端。
9.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10.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11.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襄阳问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12.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1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14.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钨,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15.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16.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17.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18.三分筹策基荆楚;两表精成泣鬼神
3.关于诸葛亮名句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3、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4、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7、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8、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10、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11、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3、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4、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9、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20、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22、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2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非宁静无以成学。——诸葛亮
2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8、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29、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30、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31、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关于诸葛亮的:名言、诗句、歇后语、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忠益者莫大于进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觑神佛如蝼蚁 寄厚味于淡泊 晚睡早起身体好’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 不爱尺璧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 非宁静无以成学。 ·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志当存高远。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淡泊不以明志,非宁静不以致远。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杨慎所引的武侯庙·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注释: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将”,也就是三个副将。)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秘莫测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吊孝—假的 诸葛亮耍掸帚—出计不出面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知三分天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胸中藏有百万兵、草船借箭,新官上任三把火。
5.写诸葛亮的名言、歇后语急用
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中盘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诸葛亮三次周瑜——略使小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4、名言警句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三国?诸葛亮: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三国?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非宁静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勤攻吾之缺.三国?诸葛亮: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三国?诸葛亮: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三国?诸葛亮:图以于易,为大于细.三国?诸葛亮: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三国?诸葛亮:有文事必有武备.三国?诸葛亮: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诸葛亮:志当存高远.。
6.写诸葛亮的名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7a64e78988e69d8331333361323532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德,何患于不济(诸葛亮《戒外甥书》)。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6、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前《出师表》)。
7、帷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8、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诸葛亮后《出师表》)。
9、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0、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诸葛亮《自表后主》)。
11、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之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答法正书》)。
12、可是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诸葛亮《答杜微书》)。
13、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诸葛亮《又与李严书》)。
14、粮谷,军之最要(诸葛亮《与陆逊书》)。
15、中益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所尚(诸葛亮《称姚迪教》)。
16、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南征教》)。
17、知有所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诸葛亮《兵法》)。
18、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诸葛亮《兵法》)。
19、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诸葛亮《兵要》)。
20、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诸葛亮《兵要》)。
21、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诸葛亮《兵要》)。
22、言行不同,竖私枉公,外相连诬,内相谤讪,有此不去,是谓败乱(诸葛亮《兵要》)。
23、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论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