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读过一篇关与诗经药名的散文,里面有关于车前子等植物描述,请发

芣苢满阡陌

五月,阳光明媚。天空辽阔旷远,洁白柔软的云朵在遥远的天际悠悠地飘浮。

林间风煦,陌上草薰,碧色连天。蒲公英、苦麻菜、紫云英及其它不知名的小草一簇簇,一片片,热热闹闹,幽深浓密,铺满了陌上。各色细碎的花儿在浓浓的绿意里极力绽放着,展示着它们短暂的不为人知的美丽。泥土的湿润、植物的清香在空气里无声地弥漫着。

在这生机盎然的阡陌上,车前草也正默默地生长着。车前草,《诗经》里叫“芣苢”,春初生,圆润的叶片紧贴着潮湿的地面,舒展着纯粹而明净的绿意。不妖娆,不张扬,温良敦厚,独自散发着淡淡的香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恍然间,有清越的歌声隐隐响起,若远若近,飘飘渺渺,随着茸茸青草的幽香,漫过绿野,漫过阡陌。

伴随着歌声,陌上走来了一群《诗经》里的葛衣女子,挎着竹篮,三三两两,笑语盈盈,且歌且舞,左右采之。车前草啊密又多,快点把它采下来;车前草啊叶儿圆,撸不尽来采不完;车前草啊绿又嫩,快快把它采回家。

采回家做什么呢,一定是晾晒干了做药吧。一直以来,只知道车前草是一味中药,可以当菜食用还是近来才知晓的。

周末游玩九龙瀑布,来到布依山寨的农家乐就餐。原木小方桌上,蕨菜翠生生、青玉米饱满香糯、五彩的花米饭晶莹圆润,各种布依特色的食物摆满桌。

待我们坐下,主人又端上一汤盆色青翠的绿叶菜,放在中央,说,这是野菜,猪耳朵叶,味道不错。

我疑惑地看着,这不是车前草吗?还是可以食用啊。挑起一棵,白根绿叶,赏心悦目。入口,清香滑爽,无一点苦味。

在我的记忆里,车前草一直跟常喝的中药一样苦。

小时候,身体不好,隔三差五,母亲就带我去找镇上的王老先生瞧病。抓好一大包中药后,总需车前草做药引子,有时是桑叶或竹芯。因在田埂、河沟等到处都有车前草,老先生便不开这味药。

回到家后,母亲拿了镰刀,拎着竹篮,带我去田埂上挖车前草。

蜿蜒的陌上,芳草萋萋,翠色欲滴。青青的麦苗已开始吐穗,蒲公英开着一朵朵金黄的小花。绿绿的车前草,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嫩嫩的叶片平滑如匙面,闪烁着光泽。

母亲小心翼翼地连根劁起一株肥嫩的车前草,对我说,孩子,这车前草,它是那么的普通、朴素,不被人注意,但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车辙马道上生长,即使被马蹄踩烂了,也能重新挺起腰杆。所以,也叫马蹄草。我们人哪,也要像车前草一样。

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只是在想曾读过的一句“踏花归来马蹄香”,那踏青归来的马蹄上,可有车前草的清香呢?

挖了两三株车前草,回家洗净。白白的细密的根须好似老人的胡须,根与茎叶的长度几乎相等。母亲把先前抓好的中药放进一个土制的黑色陶罐,再把车前草放在最上面,倒上水没过药面,便盖上盖子,浸泡一会儿,就放在炉子上熬着药。

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慢慢的,药熬开了,扑扑地响着,白色的水汽升腾,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母亲把火关小,又用文火熬上10多分钟。然后,把药罐拿下来,倒了一大碗酱色的中药给我,浓浓的,酽酽的,极苦。

我揭开盖子,看那车前草,不再鲜活青绿,已经跟其他中药一般色泽。

就这样,中药的苦涩,车前草的记忆,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童年时光。

此时,已值初夏。陌上,到处都是车前草的身影,那样的翠绿水灵,沉静优雅。有的车前草已抽穗扬花,叶柄长长,花穗亭亭,犹如素婉的女子,立在阡陌上,姿态清秀,等待有人把它想起,在它身边留下足迹。无论是否有人经过,是否有人驻足,它都是那么素朴静然,不喜亦不悲,在清寂的风里安静地等候着,守望着。

在那遥远的故乡,我那容颜苍老的母亲,是否也似这样,默默地等待着独自天涯的女儿?

注释:芣苢就是车前草,是一味中药。

2.莒苡诗经原文

原文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译文

青青车前子啊,快快把它采下来;

青青车前子啊,抓紧时间收起来。

青青车前子啊,快快把它拾起来;

青青车前子啊,抓紧时间捋下来。

青青车前子啊,快快把它兜起来;

青青车前子啊,撑起衣襟兜起来。

注释

采采:同“彩彩”;繁茂、鲜艳。

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芣苡”古时本字是“不以”。“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芣苡”即是“胚胎”。见《闻一多全集》)③薄言:都是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语气。

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掇(duō):拾取。

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赏析

《芣苡》是一首妇女采芣苡(药名:车前子)时所唱的歌曲。一个晴朗的日子,一群妇女相互招呼着,到野外去采芣苡。她们一边采集,一边歌唱,充满了欢乐之情。

全诗四句一章,分为三章。第一章唱的是她们出发和开始采摘的情形。前两句“采采芣苡,薄言采之”表现了出发时兴致勃勃的样子,后两句“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则流露出采到苯苡时欣喜的心情。第二章是具体描写采芣苡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写出采摘嫩小芣苡的动作,“捋”是用手成把地把芣苡捋下,写出采摘长得非常繁茂的芣苡时的动作。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芣苡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妇女们采摘时娴熟灵巧的姿态和辛劳忙碌的景象。末章写的是经过紧张的劳动,苯苡越采越多的情景。“秸”与“”两个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妇女们的敏捷和手巧。

3.车前草有古诗吗

1、简述:古诗中有写车前草的诗篇——《诗经·周南·芣苢》2、原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3、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4、注释: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取得。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4.车前子的诗歌

苏州这个地方,可说是中国的书香门第。

有人说状元是苏州的土特产;有人说书店是苏州的风景线。以前是状元多,如今是书店多。

我去过的地方也不少,像苏州有书店一大片的城市还不多见。这或许是苏州人地方性格的一种表现。

苏州人怕担风险,又想挣点钱,开书店自然是首选了,火灾水灾的概率总是少的,不像开鲜花屋水果店,一不小心会烂掉,小心了也会烂掉,风险太大;书店开得太多,以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里的某一阵子,苏州的工商局还曾停办书店执照。一般说来便宜没好货,但在苏州就能买到便宜的好货,那就是书。

市场饱和了,就有竞争了,书店纷纷打折,那几年我添了不少书。即使如今我身在北京,也常会开个书单寄去苏州托朋友置办,寄回来加上邮费,还是便宜。

因为便宜,苏州买书的就很多,书店里往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真想不到苏州人这贪图安逸怕担风险的恶习,倒推动了地方文化建设。苏州邻近有个城市,前几年要建设文化,政府机构特别发了红头文件,要求每个市民在一年之内起码都要有二十本藏书。

我有位开书店的朋友知道了,很是兴奋,就去那里开了个分店,结果好惨,折扣打得比苏州还低,还是没人买。看来苏州人买书不仅仅是书价便宜的缘故,读书在苏州还是有一定传统吧,起码有基础。

前不久我儿子从苏州打来电话,他正读初一,参加区里的学生阅读竞赛,原先以为读几本书就完了,不料要考试,还有预考。儿子说有二三十个题目:《红楼梦》里的妙玉给贾宝玉泡茶时用的是什么水?鲁迅为什么恨猫?鲁迅的《朝花夕拾》当初在杂志上发表时叫什么名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几次说到出海打鱼?沈从文的《边城》有多少字数?我有点愤怒,对儿子说你要考文学博士啊?后来心平气和地一想,能出这样题目的人,毕竟是读了不少书的,且有好的记忆力。

这题目大概也只有苏州人出得出。我幼年的时候住院,邻床有个粗枝大叶的黑胖子是泥水匠,日常里沉默寡言的,有一次竟对我父亲说:“你儿子聪明,像李贺。”

他大概是恭维,我父亲却不高兴。直到轰轰烈烈的“评法批儒”开始我才悟到父亲当时为什么不高兴,因为李贺是早夭的。

你想苏州的一个普通工人能在日常生活里用李贺作比,尽管不太妥当,也说得上藏龙卧虎了。 一叶知秋,落的梧桐叶。

这是风中的梧桐叶。杜牧有句“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说的是雨中的梧桐叶,这梧桐叶不一定就是落叶,但把它想象成落叶,被风先吹到阶前,再遭雨滴,似乎更具备哀吟的理由。

其中有段路程,有段空白。一叶知秋的“知”,因了落叶因了秋,即使无风无雨,本身也有“哀吟”的况味,这样一想,似乎更具备哀吟的理由的理由反而不成理由了。

可以拿杜牧的另一首与梧叶有关的诗作证:《题桐叶》,他没写到风雨(明月清风的“风”另当别论),只言“去年桐落故溪上”,就不免而哀吟梧叶桐叶,就是梧桐叶。顾颉刚先生说“中国方块字固为单音节,但中国语则非亦如此。

如‘角落’本一语也,而为二字。此事昔日训诂家已不能明,故谓‘麒麟’雄者为‘麒’,雌者为‘麟’,‘凤凰’雄者为‘凤’,雌者为‘凰’;而不知‘麒麟’、‘凤凰’本为复音节语,不可强为分别也。

如‘果’、‘蜈蚣’,岂得强以一个音节为一义耶”,“梧桐”也是如此。梧桐叶,像一个舞蹈者的形象,有身段之美。

尤其是落下的时候,在风中,在空中,它不是纤弱的,比如杨叶柳叶。梧桐叶竟很厚朴,在夜里落下,会很响,仿佛汉陶俑受了魔法,在窗前走动。

落叶皆黄,当然也有不黄的落叶。落叶之黄中最好看的是银杏的叶子,梧桐叶比不上它,但梧桐叶黄得一点也不难看,也就很难得。

如果能于鸳鸯厅中闲闲落坐四出头的官帽椅上看梧叶舞秋风,那是前世修来的。如此福气,不料我无意得之。

但那天我看到舞秋风的并不是梧桐叶,而是银杏叶,漫天飞舞,浑如一纸洒金笺。 杜甫真是成精了。

不是精怪的精,是洗涤精的精。也就是说杜甫的诗歌是一些浓缩物。

他用他的情感提炼了书面语—口头语/文言文—语体文,显得紧轧、紧凑。李白的情感是被书面语—口头语/文言文—语体文(尤其是被语体文)稀释的,故灵动、灵逸。

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遗恨失吞吴”这一句,很能捉摸出杜甫的功夫。我正听着管平湖先生的琴,觉得这一句也可以说出管平湖先生的琴风。

尽管有点拗口。好的琴家都是心胸开阔的人,琴曲只是他心胸中流出的一段情绪,他是山,琴曲仅仅是山中的响泉,或许奔腾,或许跌宕,或许淋漓,或许冲动,但山却是静的。

古琴的美学是静,无论奔腾无论跌宕无论淋漓无论冲动,都是被笼络在静的风味之中。这样一说,说到了那一句:“江流石不转”。

江不流,为大旱荒年;石转了,也很可怕:塌方。以我所听到的所谓虞山派的演奏,大抵是江不流;以我所听到的所谓川派的演奏,大抵是石转了。

当然我这样说,只能说明我听琴甚少,听的时候,环境还十分恶劣。如今是一个石转江不流的时代,古,就意味着灭亡,灭亡反而成为“江流石不转”这样一件自然而然的。

5.采采苤苡,薄叶采之什么意思

应该是“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吧。 出自《诗经·周南·芣苢》。

芣苢:植物名,一般认为是车前子,可食用,也可药用。

《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祜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文大意;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6.求车前子的诗歌《三原色》

三原色

车前子

我,在白纸上,

白纸——什么都没有,

用三支蜡笔,

一支画一条,

画了三条线,

没有尺子,

线歪歪扭扭的。

大人们说:

红黄蓝,

是三原色,

三条直线,

象征三条道路。

——我听不懂啊,

又照着自己的喜好,

画了三只圆圈。

我要画得最圆最圆。

赏析:诗中以一个孩子的口气自述道:

我,在白纸上/白纸…什么也没有/用三支蜡笔/一支画一条/画了三条线/没有尺子/线歪歪扭扭的

这本是是孩子们常见的游戏方式,仅此而已,可是:

大人说(他很大):/红黄蓝/是三原色/三条直线/象征三条道路

在这里,“大人”硬是将孩子们无意义的游戏赋于那么多意义,将简单想象为复杂,这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所以孩子说:

…我们听不懂(讲些什么啊?)/又照着自己的喜欢/画了三只圆圈/我要画得最圆最圆

这首诗肯定了儿童运用的简化律反映出两代人的隔阂,它是一种代沟。当“大人”以陈旧的观念将孩子培养成人时,孩子便失去了认识世界的能力。因为,只有对孩子,世界才是敞开的。那些并不是为儿童所写的现代诗,只是由于用了少儿的眼光,遵循了儿童的简化原则,也就有了特殊的魅力。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