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丁立梅《采一把艾蒿回家》 阅读答案
风土人情
丁立梅
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
“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遥远的风俗,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
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好。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辟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着,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这就对了,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2.丁立梅散文集 佳句赏析
精锐教育提醒你: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21.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
2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2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
2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
参考答案:21.“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的欲望。22.⑴这句话写出了“她”的自身感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⑵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怀和爱护⑶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是鼓励。23.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24.要点:①受语文老师的影响②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回报社会25.“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鼓舞。
9、作者在文章中记述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10、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模拟那位心理老师的口吻开导丑女孩。(3分)
11、第(9)段中“我”的先生当时为什么“并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 (3分)
12、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9、①受到歧视,”丑女”酝酿报复②看心理医生,并被感化③先生的施舍
10、阳光照在身上是温暖的,微笑也是有温度的,相信自己的微笑能感化身边的人
11、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叹息,对社会不公平的抨击
12、点滴的温暖,力量却很大
3.丁立梅有哪些作品
您好!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
江苏东台人。职业:教师。
专栏作家。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理事。 作品有: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尘世里的初相见》、《诗经里的那些情事》、《爱,永远不会消失》、《阳光人生心灵故事》、《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等。
作品《春风暖》被选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活页课文链接。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通用《语文》教材。
文章被选进《灵感与感动》等上百种文集。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考、高考语文阅读题。
4.丁立梅写小说《醉太阳》阅读题及答案
《醉太阳》参考答案:
1.题为“醉太阳”,意思为“为太阳所醉”,为太阳下万物的生长而醉,为太阳下人们自由快乐幸福的情景而醉,正如文章的结尾所说“春天的太阳,惹人醉”,作者也为之陶醉。
2.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由自己决定,婆婆纳给别人的感觉并不像花,没人留意,但它兀自开花,兀自欢天喜地,文中的老妇人、小女孩也是如此,自得其乐,幸福无比。
3.指的是同玉兰树上的鸟和听鸟鸣叫的老妇人偶遇。
4.摆地摊的男人沐浴阳光,悠闲自得、快乐幸福的心理。
5.示例:考试意外地失败,路见蜘蛛网中蚊子破网而逃,从中领悟人生的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领略一种信念执著之美。
5.关于丁立梅的资料
[编辑本段]简介 丁立梅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梅一弦。
江苏东台人。职业:教师。
专栏作家。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理事。 [编辑本段]作品 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等。
(《春风暖》被选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活页课文链接)作品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尘世里的初相见》、《诗经里的那些情事》、《爱,永远不会消失》等。文章被选进《灵感与感动》等上百种文集。
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考、高考语文阅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