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4分)

【答案】【小题1】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

(2分)【小题2】诗歌表现了作者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用“不闻更”,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个题先要找到描写夜景的句子“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然后根据句子找具体描写的景物:春雪霁(春雪初停)、半峰残月(残月挂山)、一溪冰(溪水成冰)。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分析时同样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感知。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读书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因此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宁静安适的心境。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歌反映的时代作文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携带厚厚的黄土,向东奔去。诗歌,就像那汹涌长河边的一条清澈温柔的小溪,反射着如钻石般晶莹的光芒。我静静地,随着水流,追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年前背井离乡的将士,望着眼前早已面目全非的家乡,不禁一阵苦笑。娇艳的花草,翠绿的杨柳,一转眼,竟成了无数漫天飞舞着的孤零零的雪花。一阵阵刺骨的寒风扑来,沿着他那冰冷的铠甲窜入体内,他不禁瑟缩了一下,朝着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向走去。“娘——”他推开了久违的大门,朝空荡荡的屋子中喊了一声。良久,回应他的只是早已僵硬的回声。雪中的足迹又被无情的掩埋。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望着桌上的美酒佳肴,此时的他,却全然失去了食欲。不甘啊!为什么他们可以一帆风顺,自己却处处碰壁;为什么他们技不如己却受到重用,自己才华横溢却得不到赏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罢,罢!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那过去的一切早已成了定局,又何必如此在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酒当歌,对月舞剑,青莲居士在纷纷落地的残花中立下一道潇洒的足迹。

“陌生的人们,我也为你们祝福”多愁善感的海子突然变得欢乐起来。那些美妙绝伦的诗歌还在;那颗充满活力的太阳还在;梵谷那散发着无限激情的向日葵还在,又如何不感到幸福呢?“愿你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愿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们在尘世中获得幸福”所有我拥有的,我没有的美好的东西,希望你们都能够得到。“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为了这小小的幸福而快乐着,笑着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串足迹,留在了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我追寻着诗歌的足迹,一步步地向东走去。悲、欢、离、合,每一串足迹都在为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唯美的《诗经》到浪漫的李白,从傲气的范仲淹到充满激情的海子。我是一个听众,静静地聆听着诗歌小溪中不断融合、碰撞时的轻快水声,伴着诗人的喜怒哀乐,追寻,诗歌的足迹。

3.阅读下面诗歌襄邑道中宋·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

1.“飞花”的“飞”字描绘出暮春时节两岸落英缤纷,花飞花舞的生动景象;(2分)又是穿行于花林榆堤的行船上的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速,表现了诗人进京待选途中的畅快得意之情。

(2分)2.后两句主要运用了“衬托”(或答“正衬”“以动衬动”,但答“反衬”不给分)的表现手法。如果没有答出具体的表现手法,但解释了这种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也可)(2分)“卧看”两句描写诗人仰卧舟中注视蓝天白云,所谓“漫天云不动”实际是行船中人的错觉,以白云的流动衬托出船行之速,与首句相照应。

(2分)【解析】略。

4.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案】【小题1】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

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芦花满地,归燕失巢。【小题2】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②用典。

本诗多处化用典故。如“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道尽家国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

又如“啼鹃带血”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③反衬(对比)。

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对所写景象的描述要依总分顺序来说明,先一句话概括出景象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列举,同时要注意必要的归类和整合。

概括景象特点2分,简要描述3分。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先点明手法,再对这些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说明其效果或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秋歌(法国)魏尔伦秋声像悠长..

1.答案:三种。

一是提琴之“呜咽”(“秋声”引发出的想象);二是“钟声”之深沉;三是“西风”之萧瑟。这三种声响,既切合于秋,让我们听到了神秘的天籁之音;又切合诗人的心境,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哭泣。

总之,大自然的忧郁与心灵的忧郁相连,声音与感情彼此相通,使诗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إ2.答案:(1)《秋歌》的每一诗节都是由一个长句不断分割而成,如游丝般延伸,在视觉上形成一种似断似连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如泣如诉的提琴声,诗歌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构成了完美的统一。

(2)《天净沙·秋思》的特色是集中使用名词。描写景物丰富,画面感强,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

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