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浩然的田园诗

1、《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的早晨,我还在睡梦中,晨光便已来到床前。屋外,到处都是鸟儿的啼鸣,它们像是要用欢唱来迎接这个花开的季节。依稀记得昨夜有过一场风雨,不知庭院中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2、《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一叶扁舟停在烟雾迷离的小洲旁,黄昏又近而家乡已远,乡愁又一次弥漫在诗人心间,像浓雾一般挥之不去。幸好眼前一望无际的原野和水中摇曳的月亮的笑脸能略解他心中的愁绪。

3、《题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译文:在人迹罕至的山林的和尚禅房的景象。这位和尚的禅心如同莲花一样清净,我到了这个峰秀壑深的幽寂地方,才更理解了禅师不沾染世间尘欲的心。诗句赞扬和尚的清净修行,寄托了作者自己的隐逸情怀。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6、《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

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水田园诗

2.描写田园景色的诗(王维和孟浩然的)

王维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 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田家》、《淇上田园即事》、《田园乐》 等10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 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了悠闲自 得的隐士式的人物,以这些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于闲适生 活的喜爱.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屋上春鸠鸣. 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 荷锄觇泉脉. 归(一作新)燕识故(一作旧)巢. 旧(一作故)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 惆怅远行(一作送远)客. 【诗文解释】 屋上有一只喜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孟浩然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诗: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 “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孟浩然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译诗:诗写与友人王迥结伴同游精思观,回来后才发现失伴,表现出等待、企盼之情.首联从“未亭午”至“日已曛”,写出游览时间甚长,可见景色迷人,已为流连光景而两相走失埋下伏笔.颔联写发现失伴,回首归路,只见牛羊,意即不见王迥,已含企盼之情.颈联写薄暮见闻,而以人之失影、虫之失声暗喻失落心绪.尾联通过意外失伴于等待中感受景物环境,在独特的心绪中摄照景致,表情自然而景随情生.。

3.孟浩然的田园诗有哪些

「来闍黎新亭作」孟浩然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齿坐呈山南诸隐」孟浩然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登总持寺浮图」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4.孟浩然与陶潜的田园诗歌比较

山水诗即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的诗,初兴于六朝的晋宋之际,脱胎于借助自然美色体悟自然之道的玄学思潮。

我国第一首山水诗是《观沧海》。这是建安时期“三曹”之一的曹操所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

从艺术上看,它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苍凉的风格和感人力量;从题材上看,它则可以算是一首山水诗,只不过诗人不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的歌咏表达自己的壮阔胸怀和政治理想。全诗的写法是由远到近,由写实到想象,描绘了大海的浩大及景象的美丽壮观,颇具艺术感染力。

南朝的谢灵运是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重要诗人,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山水诗在古代诗中的兴起,始于南朝。

经过齐梁的演变,山水诗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趋多样,直接促使了唐代山水诗创作的繁荣兴盛和山水诗派的形成。山水诗是唐诗诸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就十分突出,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山水诗人在唐近三百年中,代不乏人,其中有不少名家大家。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宝库。

一、初唐山水诗概况初唐前期诗坛仍然承绪着齐梁余风,因此初唐的山水诗总体上了无声色,虽然如此,但仍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作品。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写得很有气势,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经行岚州》中“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两句,灵巧清新。

对近体诗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宋之问、沈佺期的山水诗也颇有特色。在初唐后期诗坛上独领风骚的陈子昂山水诗数量虽然不多,但艺术上却展示出新的风貌。

特别是他的《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平湖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洞庭湖水天相接,岸上丛林的光影倒映湖中,湖水映着日光,满湖跳跃着金色的波浪,蔚为奇观。由于宫廷诗风的影响,此时山水诗题材基本上局限于宫廷池苑的范围内,诗人具体描写的是台阁山池之类人造山水或以之互相酬唱。

自号称“初唐四杰”的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发起针对宫廷诗风的文学革命,山水题材方走向真正的自然山水,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四杰将宫廷诗“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走出宫苑园亭的游览宴集,四杰在漫长的行役中置身于广袤的山川,他们的山水诗也就脱离了宫廷池苑,而成为对大自然雄奇秀丽之美的惊喜发现与醉心沉迷。

这种以行役写山水的途径,无疑扩大了山水诗的描绘视野。当然,四杰山水诗风格技巧并未完全脱出齐梁以迄唐初窠臼,如多有花鸟鱼蝶、草树涧泉等细景闲趣以及清浅鲜丽的色彩风调,然而,由于胸中蕴蓄着宏大的抱负与郁抑的意气,四杰山水诗在写景中往往注入强烈的情感意绪,这就不仅体现为对唐初宫廷山水诗的超越,而且实际上将晋宋山水诗传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紧接四杰之后,对山水诗作出新的贡献的是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他们大多有过贬谪的经历,在羁旅途中写下许多纪行诗,在蛮荒贬所写下许多纪实诗,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优秀的山水诗。

同时,在外在表现方面,他们从古体和近体两方面都对山水诗的体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方面,针对唐初山水诗沿袭齐梁,他们极力倡导谢灵运的五古体,以复兴山水古调;另一方面,亦使近体诗格律更加规范严整,改变唐初近体诗粗糙的现象,使山水之体更为凝练,山水之咏更富余韵。

从而为盛唐山水诗的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盛唐山水诗的繁盛具有直接影响的还有张说和张九龄。

张说在被贬谪岳州(今湖南岳阳)时写作了大量山水诗,《新唐书》本传就称其在岳州时作品“得江山之助”。同时在他周围还聚集了一批同时迁谪的文人,形成一个文人群体,在湖湘一带兴起吟咏山水之风气。

张九龄的山水诗则善于以宏大的气魄描绘山川形胜,同时寓含深沉的历史思索,被称为“寓神俊于庄严之内”。由于二张先后在开元年间拜相,是公认的一代时哲文宗,他们不仅自己创作了大量优秀篇章,而且以“天然壮丽”的审美理想引导文风,实际上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几乎都是经他们提拔而走上文坛的,因此,二张对盛唐诗人的影响最为直接。

明代人胡应麟《诗薮》说张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正描画出唐代山水诗派发展的大体脉络。总之,初唐的山水诗,一是基本上承袭了南朝山水诗描摹细致的特点,情景交融还没有成为主体的写作特色;二是篇中写山水的名句多而全篇写山水并且写得很好的少;三是写山水的诗歌局势尚未开张,像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诗那样气势阔大的,还只是凤毛麟角。

二、盛唐时期的山水诗到了盛唐时,山水诗的创作蔚为大观,诗人们对山水的体会更加深刻,把握和刻画山水的艺术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