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古诗的好处

从诗经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中华古诗词的的确确是中国古典文化之瑰宝。其诗词语言之美、音韵之妙、意境之深远,真的是美不胜收。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2.四言句式诗经的好处

1、《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4、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5、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理由:

1、《诗经》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通过以上几首使我们对先上的生活和思想有所了解和认识。

2、《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其中所使的比喻、夸张、抒情等表现手法很值和我们学习,对我们今后的阅读与写作都会有很大帮助。

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这在其它历史时期的中国诗歌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学习《诗经》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祖国文化的了解,对于促进国学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3.在孔子看来学习诗经有哪些意义

孔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实际上是讲“仁”本身就是为了释“礼”。

学礼,懂礼,行礼,护礼,就是儒家君子的责任与风度。儒家“仁”的本质就是维护等级之礼,法规之礼,人际之礼,为人之礼。

这种在春秋战国的社会生活大变动的背景下的道德文化,实际上是以君王意识,家长意识为构建核心,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一元化标准。这样的道德文化取向正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体现了先进的封建生产力的需求,从而能够很快地发展为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为后代封建君王所提倡与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不仅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孔子说:“依于仁,游于艺”,只有依照仁的精神,才能创造诗歌的生命。

以这个观点去看《诗经》,无论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的《生民》、《大明》,反映劳动生活的《七月》、《丰年》,描写爱情婚姻的《关雎》、《卫风·氓》,以战争徭役为题材的《采薇》、《王风·君子于役》,还是反映上层社会欢乐、和谐的燕飨诗《小雅·鹿鸣》、《大雅·既醉》,揭示政治黑暗的怨刺诗《荡》、《正月》等,都是以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为根底,都是要“经夫妇,成孝敬,美人伦”,以达到孔子所倡导的艺术标准,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诗经的影响

我国古人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个字,这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赋的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大雅》和《颂》中运用最多,《国风》《小雅》中的民歌运用的也不少,如《七月》《静女》《君子于役》《芣苢》等诗歌,都是直接写景抒情,铺写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的手法在《诗经》中运用的也很多,它不仅使形象更加鲜明,本质更加显露,而且还寄寓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诗经》经常用比喻来刻画人物,如《卫风·硕人》,还有的诗用比喻形容心理、情绪。《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民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在一首诗的开端或一章诗的开端,诗人即景生情,用眼前之景引出所咏之辞。

如《周南·关雎》《邶风·谷风》等。“兴”不只是为了开头,往往在诗中还起着寓意、联想、象征、烘托等作用。

5.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古诗的意义: 第一,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

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第四,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古诗文的好处 1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 2古文的名篇佳作,不仅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而且作为文学艺术范本,可以教会一代学子写文赋诗,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能力。

3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613134大以后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运用出来。 4背诵古诗文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

要继承温柔敦厚、乐儿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5学习古诗文,尤其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优秀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学习古诗文的‍作用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古诗文的学习,这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正高中语文学科中,古诗文占很大的比例,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古诗文教学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6.谈谈诗经的影响

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它们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也是《诗经》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陈其事。

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有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有博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如蛾眉”(《卫风·硕人》)。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

《诗经》中用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这三种手法常常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

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全诗三章,只是更换了“葛”、“萧”、“艾”、“月”、“秋”、“岁”六个字,从采摘东西的变化和时间的递增,表现出思念的愈来愈强。

从句式看,《诗经》中的诗,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在整齐中显出参差错落之美。 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

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影响至为巨大和深远。

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即事命篇的杜甫诗歌,以美刺手法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的实际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