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罗布泊的诗句

.tiexue.net/ ]《复兴罗布泊首题》[ 转自铁血社区 / ]漫天翻舞胡杨秋,塔河东下逝清流。

大漠横行三寸土,孤心涌动一生愁。捐躯援疆甘独死,立志治沙不还休。

肯把年华付黎庶,罗布五万也封侯!《与罗布泊》昨昔仙骨色,今日苍颓容。[ 转自铁血社区 / ]寒鸦不知向,全与春水东。

卷帘非过客,羌笛是孤行。楼兰府盈步,焉耆马长鸣。

恨不执伊手,共赴泉台京。寄情唯红柳,默守频梦惊。

终夜盐沙伴,伊旁话复兴。[ 转自铁血社区 / ]《西北治沙为复罗布一首》三军虎狼据龙城,帝子合符正亲征。

为伊一滴粉颜泪,偏把西天涂殷红。《向罗布寄深情》王母玉杯琼浆涎,天山润泽雪莲颜。

紫霞下界唤归去,白龙入梦接飞仙。[ 转自铁血社区 / ]沉睡美人含羞意,风流帝子竟痴怜。

玉佩香囊三年计,复苏明眸予长瞻。《罗布之恋》你等不及我的出现,便匆匆消损香颜。

我赶不上你的告别,[ 转自铁血社区 / ]只一幕碧云长天。但我听到了你的心跳,还看到你朦胧的睡眼《赴罗布前言志》我已有心在疆场,十万罗布莽苍苍。

[ 转自铁血社区 / ]沐风浴雨换新骨,敢把狂沙注豪肠!《向罗布言志》溪川都效东流势,我自逆天向西行。龙门金鳞溯源上,只于罗布作涛声!《沉醉罗布恋》罗布掩眸着轻寒,黄沙无奈化飞烟。

[ 转自铁血社区 / ]肌骨全付神秘色,深情不予世俗颜。梦宵待觉隐天地,荣貌还复倾坤乾。

好志男儿当向此,美人风华似江山!《罗布之恋》一片连绵迤逦的山浓绿而点缀着嫩黄[ 转自铁血社区 / ]一条无限延伸的路葱郁而张扬着生机是蓝蓝天幕下沧桑的国度 翻过了千山万水只是寻觅寻找曾经做过的迷离的梦[ 转自铁血社区 / ]花前月下,金樽美酒沉醉着酝酿的天堂锁住了归帆的前航 是你用玉簪启开锈迹斑斑的门[ 转自铁血社区 / ]是你用温情吻干冰霜莹莹的唇是你用简单驱走浑浑噩噩的尘是你用理解铺垫新纪元的路[ 转自铁血社区 / ]是你用深情召回罗布泊的魂噢 孔雀河的女儿呵我时时膨胀着的天下的心[ 转自铁血社区 / ] 噢 孔雀河的女儿呵我深深眷恋着的故乡的云。

2.描写罗布泊语句

一千多年来,罗布泊地区被列为死亡和危险的地方,直到楼兰被发现,才有近代的学者和探险家陆续进入。解放后,部队和地矿工作者最先进入该地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罗布泊地区,绘制出一份份军事用图和地质勘探图,为后来的涉足者提供全面而详尽的地貌资料,凡进入罗布泊者,常会看到勘探队留下的觇标,有规律地延伸到荒漠腹地。

最大规模报道罗布泊的应为彭加木失踪的1980年夏天。罗布泊因彭加木而更显得神秘。1996年夏天,余纯顺挑战罗布泊时遇难,使罗布泊重披“死亡之海”的诡谲光环,吸引着许许多多壮游者。1997年秋天,终于出现了数百人到罗布泊浩浩荡荡走一回的旅游者,并且,当年的媒体报道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后再未有如此大篇幅和频繁地报导罗布泊故事了。

1997年10月,200多名以普通旅游者身份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广东人由敦煌启程,经玉门关、三垅沙、库木库都克、阿奇克谷地,擦着库姆塔格沙漠边缘插向敦立克、米兰古城,到达若羌,创下了一项吉尼斯纪录。

1997年11月,新疆建设兵团的崔迪驾摩托车纵穿了罗布泊湖盆。

1998年元月,16名广东旅游者在罗布泊迎接元旦日出后由西向东横穿大漠。起点为库尔勒经营盘、孔雀河、楼兰、龙城、土垠、湖心、白龙堆、克孜勒塔格、三垅沙、阳关,终点为敦煌。这是乞今为止最为艰辛的横穿,作为旅游者,他们在冰雪中因迷路而汽油快耗尽,几乎走不出荒漠。

1998年春节,26名广东女子沿余纯顺的足迹走进了罗布泊湖心去凭吊了余纯顺一回。她们由库尔勒经营盘、老开屏、前进桥进楼兰,后再经龙城、土垠抵达罗布泊湖心,竖下了第一块木碑标志,尔后向北翻越库鲁克塔格山到达底坎儿前往吐鲁番。成为首个罗布泊女子探险团。

1998年10月,50多名粤港旅游者从米兰、墩立克向北纵穿,经罗布泊湖盆,凭吊余纯顺,参观土垠、龙城后,翻越库鲁克塔格山前往吐鲁番。

1999年夏天,黄成德受一摩托商的委托,驾一国产摩托由敦煌出发,经三垅沙、白龙堆、土垠、湖心、龙城、营盘,从库尔勒出罗布泊,完成了摩托横穿罗布泊的行程。

2000年3月,巴州政府和库尔勒楼兰学会组织各地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士51人由库尔勒经营盘、龙城、土垠、罗布泊湖心进入楼兰,举行发现楼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然后由湖心向南穿越至米兰,经若羌返库尔勒。

2000年5月,广东一罗布泊探险团用5天时间完成库尔勒到罗布泊湖心的行程。

2000年10月,香港一探险团由敦煌进罗布泊,实施东西南北穿越活动。

2000年10月,广东一探险团由南向北穿越罗布泊。

2000年12月,新疆和深圳的探险考古人士组织的科考队由孔雀河下游向南进入罗布荒漠西部,再次发现“小河墓地”。被誉为楼兰文明的最重要发现。

3.描写罗布泊的景象的句子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2.那奇形怪状的树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3.……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1.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自然恶化的现象和作者心情的沉痛,表达出作者的悲叹伤痛之情.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胡杨的坚强和不屈,也暗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表达出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愤懑之情和对自然生态恶化的惋惜.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荒漠的严重性和生态恶性发展的现象,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恶化的的愤懑悲痛之情,震撼人心.

4.谁有描写罗布泊景色的抒情散文或诗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全文: 1.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2.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3.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4.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5.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6.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7.《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8.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9.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10.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11.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12.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1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罩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14.罗布泊消失了。 15.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16.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17.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 树”。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18.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

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19.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20.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21.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

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2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23.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5.谁有描写罗布泊以前的样子的美文啊

在卫星影像图中,位于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的一处地形极像一只巨大的人耳,那就是已经干涸的罗布泊湖盆:湖水退缩蒸发后留下的一层层盐壳恰似“耳轮”,被伸入湖中的半岛一分为二的东西两湖好像两个“耳孔”,而喀拉库顺湖注入后形成的三角洲宛若一弯柔软的“耳垂”。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在新构造运动中,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若干洼地。 在漫长的演化中,罗布泊给世人留下太多自然之谜: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现在却成了地球的“旱极”;曾有着人口众多、繁华兴盛的古代楼兰王国,是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的咽喉门户,现在只剩一圈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古往今来,这些谜团吸引了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 在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西域传》中,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水系的归宿,“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它的丰盈甚至使人误认为它就是“中国河之源”。 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曾经沧海的罗布泊却彻底消亡。

科学家认定,罗布泊的基本干涸大约发生在1964年。很长时间以来,罗布泊地区被认为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可见它在近一万年的演化中经历了多么剧烈的干湿变动。

据记载,湖水面积最大时能达到1.2万平方公里,不过到了1942年已缩小到3006平方公里。尽管罗布泊周边的环境时好时坏,但总的说来,罗布泊始终处于干旱之中。

纵观历史可以看出,湖泊演变过程中的快速和突变现象极其明显,这正是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宽浅湖泊演化的基本特征。 这个“旱极”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

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要道,是人类文化历史上最长的大动脉。发生其中的众多历史故事和罗布泊地区蕴藏的自然奥秘,始终是人们追索的目标。

尽管社会上流传着“罗布泊、楼兰在中国,而其研究在国外”的说法,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众多记述罗布泊和这条大动脉的历史文化的文献和著作。而中国近代科学家更是为探索它的奥秘进行过多次考察研究,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

1927年,瑞典的斯文·赫定在筹备他的第六次中亚考察时,中国学术界与他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共同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并规定考察团所探集、发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样品等都是中国的财产。这次考察从1927年一直延续到1935年。

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罗布泊北岸进行考古发掘,1934年他在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岛上发现了一个烽火台遗址,取名为“土垠”。他撰写的《塔里木考古记》、《罗布淖尔考古记》等著作,对罗布泊洼地和南疆考古和历史地理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

地质古生物学家袁复礼则在三台以南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恐龙蛋和植物化石,这说明,罗布泊在石炭纪中期曾发生过海浸,当时这里充满了各种生物,这一发现使考察团兴奋异常,也震惊中外。时至今日,这里的恐龙和硅化木已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基地,也是生态旅游者向往的胜地。

著名的地理学家陈宗器先生在1931年和1934年两次考察后,测绘出罗布泊地图,并在斯文·赫定“游移湖”的基础上提出“交替湖”这一新概念,他认为,干旱区河道的改变和湖泊的迁移,是受沉积与风力侵蚀两种作用的支配。河流挟带的泥沙以及暴风时挟带的泥沙,汇积于湖泊和河道中,使湖底和河床愈积愈高。

当沉积物高于其岸时,水溢他处,河水改道,形成湖泊。原来的湖泊则干涸,湖底暴露出来,接着暴风开始侵蚀,将泥沙逐渐吹去,干涸的湖底成为新的洼池,当新的湖泊和河道因泥沙沉积渐渐变浅,河水冲决高淀的河床改归旧道时,新的湖泊又形成。

西北干旱区的河道及其尾闾湖泊就是这样交替生成。 1956~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进入罗布泊进行第二次大规模考察,地理、水文地质、土壤、植物等各类专业人员云集与此,他们曾到达最后干涸的罗布泊西湖,这也是人类最后一次在罗布泊中泛舟。

考察中,大家一致认为罗布泊不是一个“游移湖”或“交替湖”。周廷儒教授对罗布泊的形成与演变做出了详尽的论述。

他说,塔里木盆地东部是一个凹陷地区,其间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沼泽。在径流较丰富的时期,大量积水联合成较大的湖泊,而在干旱时期,又重新分散或消失,留下大片的盐壳。

现时的罗布泊可能是晚更新世或全新世初期的构造凹陷,受最新构造运动的断块差别和活动性的影响,使其成为塔里木盆地最低的集水和积盐中心。周教授分析了先秦以来(2000多年来),我国气候经历的干冷与暖湿交替的过程,即春秋、汉初、隋唐、元为温暖期;南北朝、南宋、明末、现今为寒冷期。

他指出,罗布泊水体的扩张与缩小时同高山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冰期气温寒冷,高山冰川消融减少,水系缩短,湖泊缩小;间冰期气候温和,高山冰川融解加强,水系扩展,湖泊扩大。

罗布泊在湖盆内移动,它的水面扩大和缩小和古水文条件的变化有关,特别是与塔里木河、孔雀河水系在铁干里克地区的改组和重新分配相联系。 罗布泊是一个充满自然之谜的神秘地区。

近百年来,一些中外学者到这里进行探险。

6.描写新疆景色的诗句

1、《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2、《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3、《渔家傲·秋思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66303737》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4、《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7.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假如我是罗布泊的写出“你”生长在罗布泊

罗布泊,经历了沧海桑田的罗布泊,如此沉重的回忆,犹如层层逼近,逐渐蚕食罗布泊的沙砾,沉沉的,压在我的心底.千年之前,楼兰古城,何等繁华,何等壮丽,楼兰之畔,有罗布泊,水甘甜而清冽,清风徐来,但见水底树影摇曳,鱼戏其中,其乐融融.而今,丝绸路上,楼兰,千古楼兰,已坠千古,楼兰之滨,唯余黄沙莽莽,罗布泊,已不见踪影,黄沙之下,只听百余年前潭中碧影,悲然嗟叹,如泣如诉.当月落黄沙下,更能听见那池底嬉戏的游鱼,透过那沉沉的黄沙,向我们,传来千古悠悠的悲歌. 我的成长,正如罗布泊的衰亡史.我,一年一年的长大,而罗布泊却一年一年,慢慢地,变小.终于,如今,仙湖已逝,这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在百年之间,被悄然抹杀. 小时候的月亮,映着罗布泊,碧影磷光,人们在湖畔轻歌曼舞,而如今,一切已然不在. 若不是亲眼见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变迁,听见了这千年一恨般的长叹.我如何也不能相信——仙湖已逝,唯余黄沙莽莽,击破长空,为已经埋没的楼兰,再盖上一层,昏黄的沙砾。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