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杂诗原文古诗

山居杂诗六首(选三首)

瘦竹藤斜挂[1],丛花草乱生[2]。

林高风有态[3],苔滑水无声[4]。

树合秋声满[5],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6],云动忽青山[7]。

鹭影兼秋静[8],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9],川阔尽斜阳。

注释译文

编辑

[1] 瘦竹——形容竹节瘦长坚硬的样子。

[2] 丛——花草密集的样子。

[3] 态——形状。这里指风吹林动的样子。

[4] 这句说:溪水从长满青苔的涧底流过,悄然无声。

[5] 树合——指树木相聚结合成林。这句说:秋风从林间穿过,只听到一片哗哗作响的树叶声。

[6] 白雨——暴雨。

[7] 这两句写山间变幻不断的天气,意思是说:刚才还是长虹挂天,一下子又变得骤雨如注;乍看上去阴云重重,但阴云随着秋风飘散,蓦地眼前满是苍翠如染的青山。

[8] 兼——两倍。这里作动词用,是加倍的意思。

[9] 陂(杯bei)——山坡。

作品鉴赏

编辑

这是一组写山居生活的小诗。全诗六首,这里选第一、三、六首。

第一首,抓住自然景物富有特征性的状态,描画出阒寂无人的山间景色,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第三首写秋天山村的暮景。作者抓住季节特征,描写一刹那间的视觉变化,使得诗中所表现的景物鲜明而又生动。

第六首诗如同一幅山水画,景色层次分明,自然工致。采用白描手法,画出了秋日黄昏的景象,一切都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关于《山中杂诗》的诗句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3.山居杂诗第一首

这是写景之诗,而诗人很能捕住一系列富於特色的自然景物,把明丽而具动感的自然图景呈示读者眼前。

首句写竹与藤,以「斜挂」两字把二者连在一起,竹为藤所绕,藤依竹而生,相依为命。次句写花草,一丛丛野花在幽僻的地方静静地开着,杂草亦随处乱生,花装点草,草映衬花。这二句,一个「瘦」字一个「幽」字,点出所在地的荒僻与恬静。一个「斜」字一个「乱」字则突显了山野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姿态。

首二句是近景,三四句是远景。第三句写林与风,由於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末句写苔与水,由於青苔很滑,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份外清幽。要是细察一下,这末二句写的景象都是以因果关系呈现的,而全诗四句是两两相对仗,十分工整!再说,诗人把八种自然景象通过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写出山居的清幽环境,真是妙手。所以,不选金代绝句则已,若选,则此诗总会获选。

4.《山居杂诗一首》翻译

【原诗】:山居杂诗 其一

作者:元好问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翻译】:瘦长的竹节上挂满了藤蔓,花儿草儿密集地生长在一起。由于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青苔很滑布满溪流,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分外清幽。

【赏析】:《山居杂诗 其一》是一首很好的写景诗,把握住了竹子、藤蔓、花草、风、青苔、流水的特点,将山中美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斜挂”两字把“瘦竹”和“藤”连接在一起,藤依竹而生,与竹子相依为命。一丛丛野花在幽僻的地方静静地开着,杂草亦随处乱生,花装点草,草映衬花。一个“斜”字一个“乱”字则突显了山野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姿态。“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写出了林与风的缠绵,山风吹来,摇曳多姿。青苔很滑,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非常清幽。全诗四句是两两相对仗,十分工整!诗人把八种自然景象通过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写出山居的清幽环境。

【作者简介】:元好(音hào)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5.山居杂诗

山居杂诗六首(选三首)

瘦竹藤斜挂[1],丛花草乱生[2]。

林高风有态[3],苔滑水无声[4]。

树合秋声满[5],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6],云动忽青山[7]。

鹭影兼秋静[8],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9],川阔尽斜阳。

[1] 瘦竹——形容竹节瘦长坚硬的样子。

[2] 丛——花草密集的样子。

[3] 态——形状。这里指风吹林动的样子。

[4] 这句说:溪水从长满青苔的涧底流过,悄然无声。

[5] 树合——指树木相聚结合成林。这句说:秋风从林间穿过,只听到一片哗哗作响的树叶声。

[6] 白雨——暴雨。

[7] 这两句写山间变幻不断的天气,意思是说:刚才还是长虹挂天,一下子又变得骤雨如注;乍看上去阴云重重,但阴云随着秋风飘散,蓦地眼前满是苍翠如染的青山。

[8] 兼——两倍。这里作动词用,是加倍的意思。

[9] 陂(杯bei)——山坡。

这是一组写山居生活的小诗。全诗六首,这里选第一、三、六首。

第一首,抓住自然景物富有特征性的状态,描画出阒寂无人的山间景色,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第三首写秋天山村的暮景。作者抓住季节特征,描写一刹那间的视觉变化,使得诗中所表现的景物鲜明而又生动。

第六首诗如同一幅山水画,景色层次分明,自然工致。采用白描手法,画出了秋日黄昏的景象,一切都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6.山居杂诗的意思

金.元好问《山居杂诗六首》(选一) 瘦竹藤斜挂 幽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 苔滑水无声 这是写景之诗,而诗人很能捕住一系列富於特色的自然景物,把明丽而具动感的自然图景呈示读者眼前。

首句写竹与藤,以「斜挂」两字把二者连在一起,竹为藤所绕,藤依竹而生,相依为命。次句写花草,一丛丛野花在幽僻的地方静静地开着,杂草亦随处乱生,花装点草,草映衬花。

这二句,一个「瘦」字一个「幽」字,点出所在地的荒僻与恬静。一个「斜」字一个「乱」字则突显了山野植物自由自在的生长姿态。

首二句是近景,三四句是远景。第三句写林与风,由於树高,山风吹来,摇曳多姿。

末句写苔与水,由於青苔很滑,水从上面流过,了无声响,份外清幽。要是细察一下,这末二句写的景象都是以因果关系呈现的,而全诗四句是两两相对仗,十分工整!再说,诗人把八种自然景象通过有机的连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生动地写出山居的清幽环境,真是妙手。

所以,不选金代绝句则已,若选,则此诗总会获选。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