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淘金的诗句
描写金的诗句
1.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窦常)
出门山未曙,风叶暗萧萧。月影临荒栅,泉声近废桥。岁经秋后役,程在洛中遥。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2. 赋得金茎露 (徐敞)
武帝贵长生,延年饵玉英。铜盘贮珠露,仙掌抗金茎。拂曙氛埃敛,凌空沆瀣清。岧峣捧瑞气,巃嵸出宫城。势入浮云耸,形标霁色明。大君当御宇,何必去蓬瀛。
3. 送崔员外使回入京金钩驿逢因赠 (陆畅)
六星宫里一星归,行到金钩近紫微。侍史别来经岁月,今宵应梦护香衣。
2.(1)下面是唐朝刘禹锡描写沙里淘金的一首诗,其中有的诗句可能包含化
(1)日照澄洲江雾开: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尽是沙中浪底来: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或把金子从沙中分离出来),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或把金子从沙中分离出来);(2)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加入的物质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即可,可以加金属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又因为NaHCO 3 有16.8g,即有0.2mol钠元素,根据钠元素守恒可以确定所加物质的量的多少,即Na:0.2 mol,Na 2 O:0.1 mol,Na 2 O 2 :0.1 mol,故答案为:Na,0.2 mol;Na 2 O,0.1 mol;Na 2 O 2 ,0.1 mol.。
3.【浪淘沙译文】
日照澄洲江雾开,② 淘金女伴满江隈.③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作者】 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 (793)进士,登博学宏词 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 二州.文宗初,入为主客、礼部郎中.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 (836) 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其诗凝链委婉,韵味深醇.尤长七 绝,其《竹枝词》、《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韵,为唐诗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注释】 ①浪淘沙:本唐代民间曲调,后人教坊曲.②澄:明净.洲:水中陆地.③江隈:江边.【品评】 前两句以日照澄江、驱散江雾的动景托出“淘金女伴满江隈”的壮丽画面,赞颂之情,溢于言表.黄金为人所重,由来已久,但用如此优美的诗句描写淘 金妇女,以前还不曾有过.第二句只写“淘金女伴满江隈”,按照通常的思路,接下去应写如何淘金.但诗人却跨越常轨,另辟蹊径,从黄金的用途方面设想,提炼出出人意想的警句:“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王侯金印,是“贵”的集中表现;美人金钗,是“富”的集中表现.这二者,更为世人所 重,由来已久.但把它们的来历追溯到妇女淘金,以前也未曾有过.从章法上 看,第二句之后不接写如何淘金,却用“美人首饰王侯印”大幅度宕开,精警 绝伦.然而如果始终不写如何淘金,则泛而不切.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第四句 既揭示金印金钗的来历,又与第二句拍合,用“沙中浪底”补写了“女伴”淘 金的艰辛劳动.放中有收,控纵自如,表现了卓绝的识力和精湛的技艺.竭贫女之辛劳,成豪家之富贵,全诗所展示的,便是这种社会现象.如何 看待,引人深思.浪 淘 沙 作者:刘禹锡 Translated Text 译 文 原 文 Original Text 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