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小麦的诗句

1、关于麦子诗句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注释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3、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4、简析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形容小麦的诗句

描写麦子的诗句:《古歌》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描写麦子的诗句:《缲丝行》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描写麦子的诗句:《春早四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清明未雨下秧难,小麦低低似剪残。

穷巷萧然惟饮水,家童忽报井源乾。描写麦子的诗句:《过平望三首》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小麦田田种,垂杨岸岸栽。

风从平望住,雨傍下塘来。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

谁言破书箧,檐取太湖回。描写麦子的诗句:《收麦》年代: 宋 作者: 郑獬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

一苞十馀茎,一茎五六穗。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

芟获载满车,累累犊衔尾。大挈置之场,巃嵸丘陵起。

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贫者攟其馀,翁妪携稚子。

农家兹有获,卒岁可无馁。去夏水漂屋,汩窜幸不死。

以得补所失,囷圌可储峙。云问麦之收,丰饱何因尔。

得非长官贤,政化顺天理。无乃农夫勤,蚤莫事耘耔。

兹盖天公仁,雨泽以时至。消灭贼与蟊,陇亩皆稠穊。

嗟嗟尔之民,无忘天公赐。描写麦子的诗句:《闲咏》年代: 宋 作者: 陆游事业无闻负圣时,沧波自照角巾欹。

养成林下无穷嬾,占尽人间彻底痴。小麦绕村苗郁郁,柔桑满陌椹累累。

医翁筮叟真堪友,搜索残尊与共持。

3.描写“麦子成熟的景”的诗句有哪些

1、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古歌》佚名 年代:两汉

翻译:在高高的田土上播种小麦,最终(会因为缺水)而难以长出麦穗。

2、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送陈章甫》 李颀 年代:唐

翻译: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3、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秀歌》佚名 年代: 先秦

翻译:麦子吐穗,竖起尖尖麦芒;枝叶光润,庄稼茁壮生长。

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白居易 年代: 唐

翻译: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5、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田家行》王建 年代: 唐

翻译:麦子收割以后一筐一筐地堆放在麦场上,绢布织成后一匹一匹地缠在轴上,农民们可以确认今年的收成已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

6、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杂曲歌辞·荆州乐》 李白 年代:唐

翻译:荆州麦子时节,茧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都在煮茧缫丝。 我一边缫丝,一边思念你,我对你的思念比一团乱丝的头绪还要多。

7、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范成大 年代:宋

翻译: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8、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王安石 年代:宋

翻译: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9、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雍裕之 年代:唐

翻译: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10、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画堂春·寄子由》苏轼 年代:宋

翻译: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

4.急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 刈(yì):割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浆:古代略带酸味的饮料,也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秉(bǐng):拿着 敝:破 曾不:从未 农桑:农耕和蚕桑 岁晏(yàn):岁末.晏,晚 石(shi):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dàn” 南冈:地名 事:从事 石:古代计量单位 丁壮:青壮年男子 [编辑本段]【详解】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盩厔(周至)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饷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

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

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

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

5.关于芒种的古诗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伊犁记事诗》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梅雨五绝》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

6.急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 刈(yì):割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浆:古代略带酸味的饮料,也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秉(bǐng):拿着 敝:破 曾不:从未 农桑:农耕和蚕桑 岁晏(yàn):岁末.晏,晚 石(shi):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dàn” 南冈:地名 事:从事 石:古代计量单位 丁壮:青壮年男子 [编辑本段]【详解】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盩厔(周至)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

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

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

饷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

烤。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

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

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

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这首诗的议论不。

7.有关芒种的诗句

《梅雨五绝》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北固晚眺(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陆游)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

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

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时雨(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