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嵇康文学作品的文学特点

嵇康是 正始文学 的代表作家,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 竹林七贤 ,文风犀利,泼辣洒脱。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嵇康主张回归自然,厌恶儒家学说繁琐礼教,在政治上刚肠嫉恶、锋芒毕露。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嵇康一生勤奋著述,其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 心写心声不失真 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

嵇康不仅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音乐才华,而且天生一副飘逸俊秀的健美姿容。嵇康临刑前的从容淡定,成就了《广陵散》高山流水曲的袅袅余音;《广陵散》的曲终人散,也让我们记住了著作《养生论》却视生命如草芥的嵇康。

2.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的诗歌写得怎样,评价一下

嵇康 志在高远,不为世事所累,追求人生自由,喜欢直抒胸臆,在其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

在嵇康诗歌中经常出现飞鸟的意象。深入探究诗人的这种飞鸟情结,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暗示,是诗人飞翔精神的表现,是诗人希望摆脱现实的苦闷,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反映。

嵇康作文章和诗都很好,他的诗文虽然也慷慨激昂,但许多意思都是隐而不显的。说不大能懂,我们现在自然更很难看得懂他的诗了。

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嵇康的论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

千古一绝。

3.阮藉、稽康诗歌特点

三国后期出现正始文学,人们习惯用他来代表整个魏末的时期文学。

正始文学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赋作者。

他 的诗歌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就内容而言,「忧生之嗟」 和「志在刺讥」 在咏怀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

除了这两大内容外,还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隐 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写。咏怀诗在艺术方面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色及蕴藉含蓄和自然飘逸。

蕴藉含蓄与文多隐蔽有直接关系,阮籍为了避免严重的现实后果,才把诗篇 写的隐约其体、闪烁其词的。这种含蓄,同他在生活中「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咏怀诗的含蓄,是时代现实的产物,也是阮籍 本人的思想作风、处事态度的反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含蓄不失为一种风格,他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诗的深厚度,给读者以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咏怀诗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方面是不如建安诗歌的,但它在个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内心曲折的活动上,以及运用比 兴的手法上,则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树。

它堪称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优秀五言诗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较完整的有十篇。

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应推「大人先生传」,写法上接近于赋,以对话方式展开,虽名传,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的传记作品。总的来看,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

他尤其对于五言 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阮藉、稽康的诗歌风格

嵇康、阮籍

西晋竹林七贤之二

嵇康、阮籍

西晋竹林七贤之二

嵇康

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后来家道清贫,常与向秀在树荫下打铁谋生,贵公子钟会有才善辨,但嵇康瞧不起他的为人。一日,钟会前来拜访,嵇康没理睬他,只是低头干活,钟会呆了良久,怏怏欲离,这时嵇康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没好气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完就拂视袖而去,后来钟会深恨嵇康,常在司马昭面前说他的坏话。

嵇康喜爱音乐,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