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古诗题意有几种方法

解读古诗,正如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外在,也要看内涵.解读古诗,好比做任何一件事,要有始有终,还要选择值得的,去付出行动.解读古诗,就像与作者和所处的时代对话,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古风含蓄,都和他当时的情境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一本诗集,把握一个时代.解读古诗,最怕的就是断章取义,只寻访美词佳句,却忽略了古诗通篇的意义,也忽略了一首诗只是作者某一阶段某一瞬间的表达,不要因为某一句,就妄下论断.诗无达诂,名家翻译注解,不一定能够道出诗人原本的寓意,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让所有读者满意的程度,所以,诗似乎更适合独自品读,玩味,一时一处之景,也能因不同境遇的人,生出不同的感触,何况飘渺蕴藉的文字呢?说了这么多,要解读古诗,似乎无从下手,但是世事因果相随,既然诗人此刻作成此篇,定然有其缘由,所以,追本溯源即可,例如,因潦倒而生怀才不遇之感,因遭贬而作忧愤之诉,等等.理解了成诗背景,我们大体就可以领会古诗的大意.我还有一点建议,就是可以作本类文学中的比较文学,例如,把几个作家,相似的作品作对比,把同一个作家同类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选取某一角度,做对比,以此类推,以至无穷,能够对以往的注解和权威的观点,有新的见解,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论证充分,没准你也能成为学术大师.我这就是一个小小构想,怕见笑于方家,还是说归正题.以此类推,以我之拙见,总结了以下几点,权作参考,不免疏漏,望见谅.首先,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例如,作者,时代,生平,思想.然后,了解古诗的基础知识,例如,标题,字义,句读,主旨.接着,了解古诗的延伸知识,例如,风格,流派,影响,传承.仔细体会古诗的意境,意象,情感,韵律,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炼字炼句等.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品味,感悟,升华.古诗可以如此学习,古文等等文学,皆可参照此路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2.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一、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

二、了解诗人的生平。 三、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节操;牡丹象征富贵;柳象征送别、留恋等。诗人在用到这些意象时,一般都和自身联系起来托物言志,这样,在其固有的象征意义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诗作,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四、善于发现“诗眼”。一首诗里,诗眼往往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

它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现诗人感怀、概括力最强的语汇。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来品味,看它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

了解了诗歌的结构,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 六、在面对古诗词问题时,一定要把题目、作者、注释看仔细,找出意象、诗眼,了解诗歌的结构,在纵观全局的基础上,再结合问题本身,相信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3.学了几首古诗后我已经学会了理解诗意的一些方法

理解诗意的方法主要是应付考试的,所谓“得于心而不足为外人道”,真正自己的感悟其实很难说出来的,所以以下所说皆是应考所用~

1、看题目,自唐代以来,诗篇的题目往往直接表现了作者写作此诗的目的,如李白的《赠汪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说都是直接点出了诗的内容的。

2、如果遇见李商隐那种动不动就《无题》的,那就要学会赏析诗句,理解诗句,抽析深意了。赏析诗句最有效的是按照颔、颈、首、尾的顺序来,因为作者对于诗中所写之物、之人、之事大多会在颔联有详细的描述,而作者的感情多隐藏在颈联之中,这两联也是赏析题常考的。至于尾联,有点是直接点出作者的想法,比如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都是良心作家啊,不为难考生。像遇见杜甫那样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完全就是在整考生啊。。。只能认真分析前三联,才能理解他归心似箭的心情。

3、学会分析意象,有些人知道该分析中间两联,但还是不能理解诗意,那就是他看不懂意象的含义。比如柳,多指离愁别绪,依依不舍。月,多指思念亲人,渴望团圆。这些东西只有多多积累,才能逐渐明白,直到最后一见到这些意象,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其中隐含的内容。

4、学会分析修辞,其实诗虽短,也是有很多修辞的,比如互文,夸张,用典,反语,隐语。比如张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乍一看是在写少妇拒绝追求自己的人,其实他用的隐语,表示自己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这些也都要大量的积累才能逐渐明白。

码字不易,且码且珍惜,满意请采纳~

4.理解古诗的方法

古诗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诗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法: 

一、初读古诗,知其概貌。它要求从读入手,大体了解、感知全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诗的意思弄清楚。 

三、诵读古诗,品味诗境。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要通过诵读,咀嚼诗味,想像诗的意境。 

四、体味情感,勾画诗境。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时,可通过自身的丰富想像,用笔简要地勾画出诗的意境。这样,由诗到画,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就会逐步取得学习古诗的最佳效果。

5.理解古诗的办法

看: 看其精彩之处,看其非凡之处, 经典而细腻,不失平衡,整句套 弄随风自然浑然一体,称之为表 上上之作(本人理解)。

赏: 这是一种享受的体验,好诗其中 间上上者,如其感贴其心,隐有 所瑕。 味: 其味乃掌握1个回字,其由表入内 ,其诗已品至顶点。

所谓内上上 之作,回味隐有惜惜之情,或浓 或雅,或酣畅,或所悟,无不入 其心润其肺腑呵~~~ 思: 最后1步乃是灵魂的1步,诗有所 魂,魂寄所事,事以人为。了解 作者的心情,心境,综合念悟一 翻,我想这是一种灵魂上的提升 。

6.赏析古诗的方法

古诗词赏析方法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

志向、心愿,抒发对。

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

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

的不满,或对。

寄予。

的愿望。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正确地判定。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有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留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有名代表作。

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

7.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一、写景抒情诗。

写景抒情诗主要描绘的是山水名胜、唯美的自然风光,其写景手法通常采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衬、对比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指出其写景的手法;第二步就是简要概况一下诗中呈现出的景象和写景手法的作用。

第三步就是要揭露出诗人抒发的是何种感情,有的是赞扬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仅是抒发对眼前美景的喜爱,有的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反衬自身仕途或遭遇的不幸等,这主要从写景手法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背景展开论述。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主要描绘所咏之物的形与神,以此寄托诗人高尚的情怀,表现诗人的志向。这类诗主要是状物,描写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反衬、正衬、对比、欲扬先抑等。

在赏析时,第一步是将诗人所状之物的形给概括的描述出来;第二步将形反映出来的神加之于诗人身上,可结合诗人历来的形象和所处的背景来综合判断。

例如,陶渊明咏菊,菊花可能并不能给人带来淡泊名利的神韵,但是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可知,陶渊明是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故可综合判断诗中所传之意。

三、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

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三步就是道明诗人的主观看法和抒发的情感,这类诗多半是借古讽今,亦或是抒发沧桑巨变、物事人非的怅然之情。

四、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主要通过描绘边塞壮丽的风光和将士们的军旅生活,来表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类诗的绘景通常大气豪迈、恢弘壮丽,故而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

在赏析时,第一步简要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边塞将士的生活;第二步就是道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第三步就是以诗人的立场表达其自身的情感,通常是对将士们的敬意。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绘自然风光和农家生活,诗境大多清新淡雅,宁静隽永。这类诗一般融合写景和记事,手法多变,词藻优美。

在赏析时,第一步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景象;第二步抒发诗人对恬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结合诗人背景,考虑是否还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田园的隐居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诗词赏析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