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诗经》中的《采薇》理解、、、1、诗人出征,历尽艰辛磨难,

1、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2、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3、“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

2.《诗经》的详细解说

首先,儒家解读诗经的最重要的是解读比兴,他们认为凡诗皆有所寓,不单单是普通的民谣。

但是说实话,诗经出自民间,叙述了很多当时百姓生活的方式。如男女之情,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等等,都是相当淳朴的、直接的,其中并没有特意比喻、讽刺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想从诗经中解读出他们的政治意义,这是很牵强的。读过《论语》您会发现,孔子经常引用诗经的内容,来论证他的道理,仿佛诗经中说,男女并非男女之情,而是明君与贤才的交融;离别也不是普通的离别,而是士子对国家无道的愤然离去……这些引语其实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当时百家争鸣,都在著书立说,而孔子却反对著述哗众的做法。

那孔子不著书,他的理论引用自什么地方呢?这时,孔子选择了可塑性很强的《诗》,其实就相当于一本他独自的论据素材。但是诗的论据在他的弟子眼中还是有些牵强,难以运用,但没有出处的道理又口说无凭,于是后来他们编著了《论语》、《孟子》之类。

那么,诗经真的很不堪吗?错了,诗经的真知或许只有孔子之流真正精读的人才能了然。孔子对诗经的解读造诣很深,他也曾曰:不读诗无以言。

诗固然出自民间,其本身没有过多的深意,但读的人却应该从诗的背后解读到人类更本质的东西。例如,诗反映了人类最朴素的追求,最纯洁的情感。

不读诗,就无从了解人的本性(孔孟的人性本善论就是受诗的影响);不读诗,就无从了解民间的疾苦。所以,孔子之后也就孟子寻得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王道。

到了今天,你会发现,儒家经典太丰富了(当然,伪托的经典也太多了)。反而,人们对诗经的重视程度就越来越少了,束之高阁,鲜有应用。

因为后世很多人都摸不透诗经的真正作用,所以无法正确的从诗经中解读出真知。

3.诗经全集

/shijing/index.htm●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从汉以来,注释《诗经》的著作,今天能见到的,还有不下千种,其影响较大的,有汉人注,称《毛诗郑笺》;有唐人义疏,称《毛诗正义》;有宋人注,称《诗集传》;最通俗的,有今人的选注本的和今译本。《毛诗郑笺》《毛诗郑笺》,《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四部丛刊》作《毛诗》二十卷,是汉人的《诗经》注。

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 家,齐、鲁、韩三家说已散失。

《毛诗选》是汉毛亨所作《诗训诂传》的简称;亨,鲁人。后汉郑玄作《笺》;玄字康成,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是著名经学家。

《毛诗传》以解释《诗》的词汇为主,大抵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古义;每篇诗前又各有小序,阐明诗作主题,运用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封建主义,语多附会,不足凭信。《郑笺》以宗毛为主,遇毛义有隐略处,就替它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并兼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

在思想内容方面仍然脱不了《毛诗传》所走的道路。《毛诗正义》《毛诗正义》,《四部备要》本七十卷,是把《毛诗郑笺》加上唐孔颖达的《正义》和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释文》三书合编成的。

《正义》对《毛诗郑笺》作了详尽的疏讲。《释文》是注释音义。

孔颖达,字仲达,唐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人。官至国子祭酒,受唐太宗命作《五经正义》。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唐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唐高祖时为国子博士,著《经典释文》。

这书里包括了汉隋间人对《诗经》的解释,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诗集传》《诗集传》,《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南宋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朱熹(公元1130-1200年)撰。

熹字元晦,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这部书杂采《毛诗》《郑笺》和三家诗说,力图探求《诗经》的本义,对诗的解说,能突破《诗序》旧说,申以已意,不能解决的,则抱存疑态度。

有些看法,较《毛诗》《郑笺》中肯,但也有失于主观臆断之处。此处对《诗经》里涉及爱情的作品,都斥为“男女淫佚”之诗,它以封建道德观点衡量男女爱情,这就歪曲了作品内容。

这部书文字比较浅显平易,解释方式一般有题解,有章句训诂,有对于诗的表现手法的简单评论,还用反切标出读音,这都便于学习参考。《诗经选》今人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共选九十篇,计《周颂》两篇,《大雅》三篇,《小雅》十六篇,其余都属风诗。各篇都附注释,注文除解释词句外,于必要时串解,最后说明篇义。

所选各篇都是较优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诗。注释中间有可商之处,但不失为便利初学读物。

《国风选译》今人陈子展编著,古典文学出版社本。本书从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里选择了八十篇,每篇有译文、汇注和解题。

每一组风诗的前后,又摘录清人顾栋高的《毛诗类释》。译文力求正确、畅达,而又保存它的原始风味、民歌体格,并和原作上下对照,便于浏览比较。

汇注酌取前人成说,特别重视清代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近人新解,。

4.给高中学生讲解《诗经》,时间很短,只有三个课时,讲什么内容比较

杨戈琪老师开场讲述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滥觞。

然后介绍了《诗经》的特点:其一、结构上重章叠唱;其二、大多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三、情感温柔敦厚。并着重谈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在谈及比兴手法对后代诗歌影响的时候,杨老师举出了唐代诗人吴商浩的《泊舟》一诗,又别出心裁地把这首唐诗“翻译”成了诗经体:秋日初晴,高柳螀啼,空感年光,泣涕如雨。满湖菱荇,思彼东归,闲倚南轩,尽日愁苦。

这种妙趣横生的教法不仅体现了杨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让同学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悟到唐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完全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和掌声。杨老师还引用了大量的民歌俚语,如《房上瓦的琉璃瓦》、《五月五的花绳绳》等,讲解了其中的爱情故事,分析了其清新明快的语言中所运用到的表现手法无不起源于《诗经》。

这些原生态的民歌民谣,大大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升了同学们对民间俗文学的认识。

5.《诗经》全集

诗经全集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 私, 薄浣 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 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 马虺隤。 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 马玄黄。 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马瘏矣, 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 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国风·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 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心则夷。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茏。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 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 狱?虽速 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 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 讼?虽速 讼,亦不女从!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6.百家讲坛有没有人讲解《诗经》

与之有关的诗词一首,供参考:

惜之

文/李者也

天地曾经丹青魅,万物盛极终将退。

绿荫渐浓红渐瘦,春光已暮夏犹未。

清风过林千芳辞,纷纷枝头百色坠。

游人拾得落英起,惜之而作衣之佩。

【注】新社花海,位于台中市新社区。设立于1915年,原为甘蔗园,2005年改造为花卉苗圃,种植薰衣草、鼠尾草、波斯菊、向日葵、一串红、醉蝶花、四季海棠等,四季皆有不同的花海,每年举办“新社花海节”,以“花”而知名,风光秀丽,尤其是春夏季节,更是迷人。

7.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语言特色

《诗经》语言的特点 《诗经》之所以能够被孔子确定为语言学习的教科书,并流传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诗经》是典范的先秦汉语作品,有着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 能准确反映诗意的丰富的单音词与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状况不同,周代的语言发展相对完善,用以表达丰富思想的语词已经基本产生,《诗经》就是典型的代表.据杨公骥先生统计,《诗经》中共使用了2949个单字,如果按字义计算,大约有3900个单音词(《中国文学》25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这些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从天象、动植物到饮食、服饰,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动词、形容词.因此,后来学者多以《诗经》为依据研究古代名物,有所谓的“《诗经》博物学”.对《诗经》所记载的动植物的研究比较有成就并对后来影响较大的是三国时吴人陆机,其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此后,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据近人胡朴安研究,《诗经》计有草名105个、木名75个、鸟名39个、兽名67个、昆虫名29个、鱼名20个、各类器物名300多个(《诗经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 如古代天象星宿,在周代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其中见于《诗经》的有“火(心)”、“箕”、“斗”、“定(室、壁)”、“昴”、“毕”、“参”、“牵牛”、“织女”等名称.此外《诗经》还有关于银河的记载:“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鉴也有光.”(《小雅·大东》)周代的农作物名称比较完备,《诗经》对此也有集中反映.如“禾、秬、秠、菽、麦、糜、芑、瓜、瓞”等见于《大雅·生民》;“瓜、瓞”等见于《大雅·绵》;见于其他诗的还有“百谷、稻、粱、黍、稷、粟、穋、稙、穉、藿、稌、来牟、苎、苴、瓠、壶、匏、果臝、葵、韭、芹、葱”等农作物名称. 为了表达人的各种动作行为的情态,《诗经》对人的动作有较为细致的描写,如表示手的不同动作,就有“流、采、芼、掇、提、握、拾、投、携、抱、抽、拔、捣”等词. 《诗经》的句首、句中、句尾还经常运用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而”、“矣”、“焉”、“哉”、“兮”、“只”、“思”、“斯”等.这些语气词的运用摹写了诗人的说话语气,加强了诗的语义表达,有的凑成音节,使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如《大雅·生民》第三章连续使用两个“矣”字,《大雅·绵》第七章最后几句连续使用四个“矣”字,《大雅·大明》第四章句中连续使用三个“之”字,读来颇有韵味.《诗经》中使用的这些语气词,后来一直被人们写诗作文所沿用.如宋洪迈所言:“毛诗所用助语之字以为句绝者若之、乎、焉、也、者、云、矣、尔、兮、哉,至今作文者皆然.”(《容斋随笔》五集)可以说,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单音词词汇在《诗经》中已经基本齐备了. 颇具特色的复音词在《诗经》的时代,汉语复音词还不是很发达,这一时期依然以单音词为主,但从《诗经》的词汇运用状况来看,复音词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据向熹《诗经词典》的统计,复音词大约有1000个.这些复音词大多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包括了汉语复音词的种种情况:合成词、单纯复音词、重言词.《诗经》中的合成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占据了复音词的相当一部分,这些词也大多被后来文献所继承.如“天子、君子、农夫、武夫、先王、先君、先人、公子、爪牙、宾客、家人、良人、淑女、美人、征伐、逃亡、反复、安息、从事、伤悲、忧伤、劳苦、光明”等等.《诗经》复音词中最为人们所称道、对后来文人创作影响较大的是读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律感的重言词以及单纯复音词.据夏传才研究统计,《诗经》三分之二的篇章使用了重言叠字,计有646次,涉及198篇(《诗经语言艺术新编》56页,语文出版社1998年).大量使用重言叠字,以增强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更好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地传情达意,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征.《诗经》复音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丰富的联绵词的使用.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词素、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的词,这类词在声音上往往具有双声或叠韵关系,在诗句中使用一定数量的联绵词,可以增强诗的音乐性,加强诗的感染力.《诗经》中的联绵词可以分为:(1)双声类.爱而不见,搔首踯蹰(《邶风·静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关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2)叠韵类.绸缪束薪,三星在天(《唐风·绸缪》).尔公尔侯,逸豫无期(《小雅·白驹》).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召南·羔羊》).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陈风·东门之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3)双声兼叠韵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豳风·东山》).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大雅·民劳》).优游尔休矣(《大雅·卷阿》).这一特有的《诗经》语言,对后来的诗赋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清洪亮吉所说: 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降及《楚辞》与渊、云、枚、马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