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诗经》里“彼其之子、邦其彦今”的意思

正确的诗句是: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意思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国家杰出的人选。 出处:《国风·郑风·羔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原文节选: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译文:穿着润泽羔皮袄,为人正直又美好。

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怕牺牲为君劳。穿着豹饰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

就是这样一个人,国家司直当得好。羊羔皮袄真光鲜,素丝装饰更灿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羔裘》这首诗的主旨背景,主要有两种说法:《毛诗序》说:“《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

意思是赞古喻今,以赞美古代君子来讽喻当时的官员。 朱熹《诗集传》认为是郑人“美其大夫之辞”,即赞扬郑国名臣子皮、子产的。

对于这两种意见,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清代朱鹤龄、陈启源等人都认为此诗是讽刺现实之作。

理由大致说来主要有两条: 一、在《诗经》中凡称到“彼其之子”的诗,都是讽刺诗,如《王风·扬之水》《魏风·汾沮洳》《唐风·椒聊》《曹风·候人》等,因此,《郑风·羔裘》也不例外; 二、《诗经》中所收的诗止于陈灵公时代,而子皮、子产等人生活的时代比陈灵公时代要晚五、六十年。再说,在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郑六卿饯韩宣子时,子产曾赋《郑风·羔裘》,如果说这是一首人家赞美他的诗,他不可能在客人面前用这首诗来夸耀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郑风·羔裘。

2.用诗经中最唯美的句子取名字,男孩姓于

男孩子用“唯美”不大好吧,我比较倾向于用那种刚健清新的含义给男孩子起名,会有一种简单却不单调的感觉。

比如:

于令闻\令望(出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令闻令望指天子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仿。令是美好的意思,却不会显得太女气。后者叠两个仄声在读音上更铿锵有力一些。 )

于斯年(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翻译过来就是万年受到上天的保佑的意思。斯年这个名字用在姓于的身上正好合适。)

于维桢(音同真)(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整句的意思大致是:王国得以成长发展,是因为这些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得以放心安宁。如果觉得这个桢字不常见,可以改成“祯”,吉祥的意思。)

于x彦,著名的是“周邦彦”了。彦这个字指有才之士,邦彦出自《诗经 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指国家的俊才,国之栋梁。如果觉得“邦彦”这个搭配太老气,没有现代气息,可以把邦字换掉。“于彦咏”,“于硕彦”,“于彦求”都有一些现成的用法,也是有典故的。

3.”邦之彦兮,琼目若汐”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聪慧过人,才德兼备的邦国才子”。

此句出自诗经的《郑风·羔裘》,原诗为: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解释:

羔羊皮袍像油似地光润,

他的为人既正直又美好。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

豁出生命也要保持节操。

羔羊皮袍的袖口装饰豹皮,

他的为人既威武又有毅力。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

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

羔羊皮袍既光洁又鲜艳,

三道豹皮装饰得真漂亮。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

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这是一首赞美的山歌,赞美的是郑国的一个贵族,还有一说是妇人赞美自己的丈夫。但不论赞美谁,就象《叔于田》一样,关键在于所赞美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也就是说,赞美的是这个人的“舍命不渝”、“邦之司直”,这些行为方式也是我们现代提倡的模范人物的行为方式。

4.“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出自:春秋·佚名《国风·郑风·羔裘》

意思是: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原文: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释义:羔羊皮袍像油似地光润,他的为人既正直又美好。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豁出生命也要保持节操。羔羊皮袍的袖口装饰豹皮,他的为人既威武又有毅力。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羔羊皮袍既光洁又鲜艳,三道豹皮装饰得真漂亮。

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真贤良。

扩展资料

《郑风·羔裘》这首诗,起笔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体而微地描写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质地是如何的润泽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装饰是如何的鲜艳漂亮。

然后才赞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内在美,写外在美的目的是通过对羊皮袍子的仔细形容,和对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赞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员有正直美好能舍命为公的气节,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义的品格。

总而言之,人衣相配,美德毕现,这位官员才德出众,不愧是国家的贤俊。外在美、气质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统一。这样理解符合认为此诗主旨为赞美优秀官吏的说法。

如果说此诗有讽刺意味,那就是说,在诗中,礼服的高贵华丽衬托着君子的美德形象,服饰的华美同时也象征着君子高贵的人品。

在作者看来,古代的卿大夫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一联系郑国当时的现实,满朝穿着漂亮官服的是些什么人——一句话,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可以说,都不称其服。这样,作者赞古讽今的作诗命意就凸现出来了。因为衣裳总是人穿的,从衣裳联想到人品,再自然不过了。

至于一个人的品质、德性要说得很生动、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诗作者的聪明之处,也在这里。他用看得见的衣服的外表,来比喻看不见、感得到的较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极为高明的。

比如,从皮袍子上的豹皮装饰,联想到穿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贴切,极为形象。但如果当作一首讽刺诗来说,有些过于含蓄,以至千百年来聚讼不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郑风·羔裘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