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洞庭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洞庭美景.诗句中作者把洞庭湖比做()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写的,《望洞庭》诗的全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思.。

2.望洞庭 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洞庭美景.诗句中作者把洞庭湖比做()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刘禹锡写的,《望洞庭》诗的全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思。

3.《望洞庭》古诗描写了洞庭湖的哪些景象

1.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2.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3.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4.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1. 全文: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3.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4.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5.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4.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句

一、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二、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洞庭诗》雍陶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三、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洞庭秋月行》刘禹锡

秋夜,月亮在洞庭湖心生起,万顷微波泛起,好似熔炼黄金。

四、以上诗句均赞美了洞庭湖美丽的景色。

5.描写洞庭美景的古诗是什么

一、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太多,只列出题目和作者) 1. 行路难(例句:洞庭水上一株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2.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例句:洞庭张乐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眺 3. 渡青草湖(例句:洞庭春溜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阴铿 4. 拣贡橘书情(例句:洞庭贡橘拣宜精)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游小洞庭(例句:湖山上头别有湖)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6.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例句:阊门曙色欲苍苍)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7.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例句:江从西南来)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8. 题洞庭湖(例句:可怜洞庭湖) 朝代:唐 作者:蔡押衙 9. 洞庭湖(例句:东西南北各连空) 朝代:唐 作者:曹松 10. 送客(例句:故人洞庭去) 朝代:唐 作者:陈子昂 11.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例句:为爱君山景最灵) 朝代:唐 作者:高骈 12. 谅公洞庭孤橘歌(例句:不种自生一株橘) 朝代:唐 作者:顾况 13. 李张皇甫阎权等数公并有送别之……(例句:洞庭正波苹叶衰) 朝代:唐 作者:独孤及 14. 登岳阳楼(例句:昔闻洞庭水)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5. 过南岳入洞庭湖(例句:洪波忽争道)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6. 宿青草湖(例句:洞庭犹在目)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7. 舟泛洞庭(例句:蛟室围青草) 朝代:唐 作者:杜甫 18. 早发洞庭(例句:长天接广泽) 朝代:唐 作者:方干 19.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例句:我爱君家似洞庭) 朝代:唐 作者:方干 20. 送僧归洞庭(例句:江山万万重) 朝代:唐 作者:顾非熊 21. 哭从兄苌(例句:洞庭违鄂渚) 朝代:唐 作者:顾况 22. 泊秋江(例句:岸如洞庭山似剡) 朝代:唐 作者:贯休 23. 洞庭玩月(例句:洞庭湖上清秋月) 朝代:唐 作者:韩偓 24.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例句:十月阴气盛)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5. 岳阳楼别窦司直(例句:洞庭九州间) 朝代:唐 作者:韩愈 26. 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例句:今日相逢落叶前)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7. 送夏侯子之江夏(例句:扣楫洞庭上) 朝代:唐 作者:贾至 28. 别洞庭维谅上人(例句:白云关我不关他) 朝代:唐 作者:皎然 29.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例句:洞庭仙山但生橘)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0.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例句:郡斋得无事)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1.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例句:名山洞府到金庭)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2. 送顾道士游洞庭山(例句:见说洞庭无上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3.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例句:从来湖上胜人间)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4. 太湖馆送殷秀才赴举(例句:春风洞庭路)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5. 投知己(例句:若为令忆洞庭春)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6. 与朝阳山人张朝夜集湖亭,赋得各言其志(例句:洞庭孤月在) 朝代:唐 作者:皎然 37. 赋洞庭(例句:周极八百里) 朝代:唐 作者:可朋 38. 洞庭隐(例句:高卧洞庭三十春) 朝代:唐 作者:来鹄 39. 夜泊湘江(例句:湘山木落洞庭波) 朝代:唐 作者:郎士元 40.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例句:昔别若梦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1.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例句:修蛇横洞庭)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2.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例句:九日天气清)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3. 临江王节士歌(例句:洞庭白波木叶稀)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4.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例句:今日竹林宴)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5.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例句:洞庭西望楚江分)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6. 秋登巴陵望洞庭(例句:清晨登巴陵)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7.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例句:日晚湘水绿) 朝代:唐 作者:李白 48. 宿洞庭(例句:白水连天暮) 朝代:唐 作者:李端 49. 帝子歌(例句:洞庭明月一千里) 朝代:唐 作者:李贺 50. 送刘山人归洞庭(例句:君逐云山去) 朝代:唐 作者:李频 二、洞庭湖的对联 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湘籍)写的一幅长联是这样的: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膝子京百废俱兴,吕纯 阳三过必醉。

诗那、儒那、吏那、仙那?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楼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向谁领会得来? 李白为岳阳楼写过联句:“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滔滔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蒙蒙老子自天以降 四面风光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