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阅读诗词,(1)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

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2)”不可沽名学霸王” ,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这里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

2.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诗句的寓意是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

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对仗工整,气势不凡,严格按照律诗的章法,应用多种手法,使诗歌文句非常优美。“苍黄 ”同仓皇,这里用了双关,。

同时,全文多次用典,“虎踞龙盘”出自〈〈太平御览〉〉,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的地势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宜将剩勇追穷寇,”引自〈〈后汉书.望甫嵩传〉〉:“兵法,穷寇莫追。”

这里改变了这个用法。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则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是什么意思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4.《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活用典故。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逐句赏析: 1,首联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

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苍黄”两宇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暴风雨迅猛异常,“雄师”两字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

“过大江”三字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 2,颔联讴歌南京的解放。

这里的“今胜昔”三字,凝结着爱与恨的深邃感情。“天翻地覆”这成语既写出变化的巨大,又显出事件意义的伟大。

“慨而慷”一方面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壮志和英勇,一方面表达举旧欢腾闻风而起的豪情。这些语言刚健有力,豪情奔放。

上面四句是历史纪实,着重叙述,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 3,颈联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个“宜”字,显得洞察古今,果敢英武、坚决。用“剩勇”更表明中国解放军尚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歼“穷寇”。

一个“不”字,显得烛照幽深,清配理智、彻底。这一联从历史到现实,生动形象,教诲深远。

4,尾联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 扩展资料:原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怎样的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那么他也会老!李贺用这句表达了他对他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而毛主席也用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骨子里已少了无奈!这句诗很巧妙,用反证,间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怀!显然,从至今为止人类认识来看,海可枯,石可烂,而天(宇宙)是不会老的,也就是说是没有感情的,相对不变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人类社会,人类历史!正道,正确的、正常的发展规律法则!沧桑,沧海桑田也!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仙女麻姑对仙人王方平说,‘我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沧桑,变化也! 这饱含哲理的朗朗诗句出至毛主席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严谨地说前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出至唐朝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一句,但是直到毛主席为它作媒天造地设了后一句后,似乎才真正成为千古绝唱! 但后来毛泽东同志将之化用,其诗中也有这样一句: 这两句借鉴了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李贺诗是突出送别时深沉郁愤的情绪,毛泽东诗则是表达推翻蒋政权时那种兴奋自豪的心态。 沧桑是指沧海桑田。

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谛,表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谁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行。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