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麽诗经里说:“士之耿兮尤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难道女子

感情的输赢问题,其实应该归结于社会地位问题,自从有了人类,一直到皇帝的出现,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女人为主导的母系社会,那时候,绝对不会出现诗经中的这句话。换句话说,以女人为主导的时间长达300万年,相比于短短的父系社会5000年的历史,实在是。..

母系社会中,女子耕种,采集,纺织;男子只能放放火,打打猎。远古时代,女子可以有固定的居所,丰富的食物,而男子只能是附庸,如果那时候人类就有接近于爱情的感情的话,我想,诗经这话是无法概括的,因为选择男子的主动权在于女子。男女的结合不是因为爱情或是性欲什么的,而是为了分工。

社会发生变革以后,战争出现,男人开始主导女人;俘虏的诞生,女子或以被抢婚或以被买卖的方式成为男人的附庸,作为奴隶也好作为女人也罢,忠诚是第一要素,于是诞生贞操问题。.毕竟,女子的贞操只有一次,是伤不起的。.

2.赏析古诗《古意》

三四句描绘了女主人公在深秋静夜独对银烛,写信呼唤丈夫回归的场景.冷字一语双关,明写深秋叶落时分,夜晚的寒冷;暗写女子因丈夫抛弃,独守空闺的冷寂和悲凉.诗中女子怨的是:虽然丈夫身居高位,自己也安享富贵,但是夫妻分离,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能弥补人心的寂寞和感情的缺憾.“直”是说诗句开篇就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写出思妇离愁,然而并未因此就生出怨恨之意,第三句转为写景,通过描写女子在秋夜产生“秋扇见捐”的哀愁自怜,将前两句的“直”加以冲淡,引入结句,结句则是写思妇最终选择的办法,“锦中书”用了苏惠织回文锦规劝丈夫窦滔回心转意的典故,暗示思妇也会用温和委婉的方法与丈夫沟通,希望丈夫能够感念旧情,回来与自己团聚.因为心底还有这种期冀,也因为古代礼法要求妇女不能埋怨嫉妒,因此只是微微哀怨自伤但是并不绝望,即所谓“直而温怨而不愁”.。

3.《诗经》中《柏舟》的相关介绍有哪些啊

这首诗写在一个恶劣环境中被迫害者的悲愤。也反映了《诗经》时代民间婚恋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仍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始婚俗亦有传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况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

而从诗中所用的比喻事物来看,大约是位女性,只有细心的女性对洗衣服方有如此深切的感受(如匪浣衣)

全诗五章,也可看做是篇简短的《离骚》,一章写忧愤不眠,二章言其孤独无助,三章诉其耿介不屈,四章补其忧愤之由,五章语其欲摆困境而不可得的凄绝,本篇作者人格的高洁,意志的坚定,性格之孤傲不屈,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却只有《离骚》堪与比肩。此诗主要是想突出:人一旦遇到困境就想离开,但又不能离开,于是就想像鸟一样飞离这个污浊的尘世,孑然高傲的性格特点。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