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负盛名的明是什么意思

久负盛名: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解释 负:承受,承担(有着 享有),引申为享有。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杜甫

外文名:Du Fu,Tu Fu

别名:杜子美,杜少陵,杜工部,少陵野老

籍贯:中国湖北襄阳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公元712年2月12日

去世年月:公元770年

职业:诗人

代表作品:《三吏》;《三别》;《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墓 地:河南偃师杜氏祖坟

流 派:唐代现实主义

尊 称:诗圣

2.诗中 平明 的意思是什么,诗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林暗草惊风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石棱

注释

①塞曲――古代歌曲名类作品描写边境风光战争

②惊风――突风吹

③引弓――拉弓弓包含步射箭

④平明――刚亮候

⑤白羽――箭杆部白色羽毛指箭

⑥没――陷入钻进意思

⑦石棱――石边角

译文

昏暗树林草突风吹摇摆定飒飒作响军野兽连忙弓射箭

亮寻找箭已经深深陷入石棱

感觉提问主意不是很清晰

这里的只能参考了

3.有哪些诗句是带有明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2636435霜。”——《商山早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同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中秋夜月任陶情,月照波中分外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伶期《独不见》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怨歌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杜甫《吹笛》

4.诗歌中曲笔是什么意思

诗歌中曲笔是指故意离开本题,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

曲笔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可以用曲笔来抒发情感,使诗歌的抒情更加优美、含蓄、深刻、悲壮。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扩展资料

曲笔的运用举例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 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曲笔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