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葫芦的重点好句好词好段.】

葫芦历史悠久,涉及面甚广.它与艺术密切相关,更与语言艺术中的诗歌密不可分.据统计,《诗经》中有九篇写到葫芦(匏、瓠、壶,皆指葫芦).此后,各代诗歌中,写葫芦的都不少.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写葫芦的诗歌更多.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写葫芦的佳作.如杜甫的《除架》诗: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百花了,宁辞青蔓除.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出.宋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有很多描写田园风光,更少不了咏葫芦的篇章.他的诗作《瓠》,就把葫芦写的很有生趣:笑杀桑根甘瓠苗,乱他桑叶上他条.向人便逞庾藏巧,却到桑梢挂一瓢.元代的范椁有《种瓠》诗一首,写得很有情致:嘉瓠吾所爱,孤高更可人.不虚种植意,终系发生神.有叶诚藏用,无容岂识真.明年应见汝,众子轮囷.明朝诗人高启,联系自身,说诗人骨瘦如柴,不如葫芦那样肥胖.其《摘瓠》曰:转囷卧霜露,秋晓摘初归.自笑诗人骨,何由似尔肥.明末清初的侯方域,小时苦读,出口成章.一日.和尚在葫芦架下乘凉休息,拦住小小年纪的方域,非要他以葫芦为题作诗不可.小方域望着眼前的情景吟道:葫芦架下葫芦藤,葫芦架下葫芦明.葫芦碰住葫芦头,葫芦不疼葫芦疼.清朝乾隆皇帝酷爱范制葫芦,也爱在范制葫芦器皿上题诗.他写的诗有《咏壶卢盒子》、《咏壶卢器》、《恭题壶卢碗歌》、《咏壶卢瓶》、《恭咏壶卢罐》等.有一次,乾隆等泰山游玩,作为“泰山书画使”的郑板桥,在葫芦壶上题诗让他过览,诗曰: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创作了多幅有关葫芦的画.他八十岁时作过一幅《葫芦》,并在画上题诗,表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诗曰:点灯照壁再三看,岁岁无奇汗满颜.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

2.葫芦代表什么意思

1、从字音上来看,葫芦的谐音是“福禄”。福是和谐,这就是代表家庭的幸福。禄代表的是升官发财,这就是代表的是财富,所以连起来的话就是家庭幸福,升官发财。

2、许多民族认为葫芦是人类的始祖,同时在很多神话和故事里,葫芦常与神仙和英雄相伴,被认为是可以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和保宅护家的吉器,所以路有很多人家里摆放葫芦。

扩展资料: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葫芦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

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葫芦可用作容器。估计它来源于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鲁和泰国均有数千年的被种植的葫芦被发现。在埃及葫芦被作为陪葬品。

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葫芦子也有七千年的历史了有些学者怀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指葫芦的字了(卣)。中国最早将葫芦称为瓠、匏和壶。在《诗经》、《论语》中均有葫芦被提到。一个例子是《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3.葫芦的来历怎么介绍30字

“葫芦”名称众说纷纭:一是因为葫芦有很多品种,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

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

瓠即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即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

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之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

二是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诗陆疏广要》。

至于“茶酒瓠”、“药壶卢”,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纲目》。三是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

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中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诗经》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就更多了。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

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

4.葫芦是什么

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卷须2裂。叶片心状卵形至肾状卵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顶端尖锐,边缘有腺点,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有2腺点。花1—2果生于叶腋,雄花的花梗较叶柄长,雌花的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短;花萼长2—3厘米,落齿锥形;花冠白色,裂片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顶端稍凹陷或有细尖,有5脉;子房椭圆形,有绒毛。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色或黄色,长数十厘米,中间缢细,下部大于上部;种子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

【葫芦由来】

·甲骨文与《诗经》的叙述

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而在我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种类型的文字 ,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

·《说文解字》、《世说新语》与孔子的叙述

“葫芦”这个名称,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瓠字从瓜,说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种;另外,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说明。后来这些名称在流传中,逐渐出现壶卢这个双音的名称。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长柄壶卢” 。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在江南还出现一个发音与壶卢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楼”(音娄)。“瓠楼”的出现,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称显然是从这里衍生而来。到了唐朝,“葫芦”这一名称开始流行起来。宋代以后,由于葫芦品种繁衍,名称也变得更多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叙述

关于“葫芦”的称谓,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 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之所以出现众多名称,主要因为古人把葫芦按其性质和用途与形状大小的不同而分类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

·为什么“葫芦”名称众说纷纭?

一是因为葫芦有很多品种,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瓠即现在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即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之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

二是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诗陆疏广要》。至于“茶酒瓠”、“药壶卢”,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纲目》。

三是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我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就更多了。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

5.葫芦是什么意思

葫芦

[hú lú]

葫芦,拉丁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属葫芦科、葫芦属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达一千克。

葫芦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种植时需要很多地方。幼苗怕冻。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果实也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

葫芦各栽培类型藤蔓的长短,叶片、花朵的大小,果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果有棒状、瓢状、海豚状、壶状等,类型的名称亦视果形而定。另外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干,掏空其内,做盛放东西的物件。

6.《诗经》里的瓜是什么瓜

《诗经》中与“瓜”有关的记录有“瓜”、“匏”和“木瓜”。

其中的木瓜(拉丁名: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是蔷薇科(Rosaceae)木瓜属(Chaenomeles)灌木或乔木,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一带。有报道说,陕西榆林的木瓜树高大如榆树。《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里的木瓜应该是古代主产于秦晋洛一带的水果。生于两广海南的其实是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是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属(Carica)的软木质小乔木。番木瓜与木瓜的关系,如同番石榴与石榴的关系,全然不同科属。番石榴是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榴属(Psidium),石榴是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属(Punica)。

《诗经》中的匏(páo)又称“瓠”(hú)、“甘瓠”或“壶”,指的都是葫芦,品种有别。《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国风·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诗经》中的瓜,除了《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外,另有几处。《国风·豳风·东山》:“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大雅·文王之什·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大雅·生民之什·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有人说,“有敦瓜苦”指的是苦瓜,这个有可能。但是“疆埸有瓜”、“七月食瓜”、“绵绵瓜瓞”、“瓜瓞唪唪”,没有任何地方显示为苦瓜,必定是另一种瓜。清徐鼎《毛诗名物图说》:“瓜,统名也,种类不一,五方所产又殊。”因此有人说,这里的瓜可能是南方的菜瓜(如青瓜)。但是,汉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成语“瓜田李下”的来历,这里的瓜显然不是炒菜的青瓜。它应该是甜瓜!新石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距今4000年)出土了葫芦、花生、芝麻、蚕豆、甜瓜子、两角菱、毛桃核、酸枣核等遗物,显然甜瓜在古代中国很早就有种植。

7.葫芦的植物渊源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葫芦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葫芦可用作容器。估计它来源于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鲁和泰国均有数千年的被种植的葫芦被发现。在埃及葫芦被作为陪葬品。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葫芦子也有七千年的历史了有些学者怀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指葫芦的字了(卣)。中国最早将葫芦称为瓠、匏和壶。在《诗经》、《论语》中均有葫芦被提到。一个例子是《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据考古材料记载,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葫芦化石。早在近一万年前,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经生长着葫芦植物。据浙江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现,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开始种植葫芦,而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则要早于陶器和青铜器。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愈来愈广泛,如用它制成乐器,作为养虫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制出多种多样的高级艺术品——葫芦器。

“葫芦”名称众说纷纭:一是因为葫芦有很多品种,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瓠即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即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之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二是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诗陆疏广要》。至于“茶酒瓠”、“药壶卢”,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纲目》。三是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中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就更多了。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