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诗的现代意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诗经》中的婚恋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婚姻家庭的不幸遭遇的种种,为后世文学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和人们纯朴的民俗风情,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下劳动妇女的种种遭遇,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2.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婚恋诗的艺术风格 《诗经》中所体现有艺术风格是自然、浑厚、不加雕饰的。

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美的环境描写。

《诗经》中的环境描写随着其所描绘的场景不同而变化的,有时环境也能体现着其情节的不同。就拿《陈风·东门之杨》来说吧,“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这首诗写了三个场景:一个是杨树的叶子,一个是黄昏,一个是天上的星星,描绘出黄昏时分迷迷茫茫而宁静的氛围,与诗的内容浑然融为一体。黄婚时分,一对情人,在沙沙的杨树林中,望着天上的星星,那种心情、那种景象是何等的美妙!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那生长在河边颜色苍青的茂密芦苇,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艺术境界,这不仅是秋天那种特有景物的描写,更能表现出男子追求不到女子那种心境,通过意境深远的环境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

(二)浓烈的抒情。 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当然,《诗经》中的婚恋诗本身也就是抒情诗。

《卫风·氓》女主人公现为情所动,在悲情所困,继而以身相许。在婚姻生活中, 她谨守妇道,日夜操持家务,成就家业。

可不曾想,负心男子“二三其德”,反复无常,凶暴相加,在年老色衰之时,弃之如敝屣不顾。抒情主人公通过叙述有相恋到遭弃的悲剧过程表达不尽的懊悔和深深的怨愤。

《周南·关雎》的中的男主人公眼前出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人物形象极富个性化。 《诗经》中的爱情诗不论长短,都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极具有个性化。

就拿《卫风·氓》这首诗来说吧,首先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一片痴情的形象。“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因不合礼节女主人公并没有答应心上人的要求,这引起了心上人的不满,但这女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劝心上人不要生气,“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不见到心上不禁忧伤哭泣起来,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位极其温顺、极其多情的女孩子的形象。

另外,“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我们描绘出一位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形象。诗的最后“淇则有岸,隰则有畔”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刚决果断的女子形象。 三、《诗经》中婚恋诗比兴修辞方法和优美和谐的韵律。

(一)比兴的的运用。 诗经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兴,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彼此起伏的水鸟和鸣,比喻青年男妇求偶。《溱洧》全诗两章,分别以“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兮”起兴,描写青年恋人群游嬉戏的情景,烘托出美好温馨的气氛。

《谷风》的起兴句“习习谷风,以阴其雨”,用风雨交加的自然物象,比喻夫妻关系的破裂和丈夫的暴躁。《桃夭》首章的起兴句“桃之际夭夭,灼灼其华”,以其盛开的鲜艳桃花象征美丽的新娘,同时也渲染了出嫁的热烈气氛。

这些诗中的比兴修辞极富典型性。 (二)优美和谐的韵律 (1)叠韵、双声的运用。

《诗经》中的语言很有特色,不但词汇丰富,就双声叠韵的运用也十分普遍,作为《诗经》中的婚恋诗,叠韵、双声的运用当然也很是不少:如《关雎》中的“窈窕”、“参差”、“辗转”等,这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活泼的情状。 (2)四言为主的句式,整齐中显示参差错落之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有四言,有三言,也有五言,但四言为主,显得错落有致。重章复沓的形式,造成回环跌宕的气势。

《诗经》中的诗歌大都四言为主,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中都是四。

3.结合诗经谈谈对婚姻爱情的看法

关于诗经想必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里面所传达的爱情较为纯朴,乃是纯碎的男欢女爱,不过因为是当时的背景下造就的 诗经,不免带上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价值观,比如三从四德等传统观念也有渗透在其中。显而易见,诗经的爱情价值观已然不能存在于我们现今的社会之中,社会在进步,各种主流价值观也在进步,婚姻爱情亦是如此,虽然诗经中的背后价值观已经不能再使用,不过其间关于男女青涩纯朴爱情还是可取的!毕竟在现今难觅踪影。

万事不可一概而论,结合时代特征考虑比较好。

4.论《诗经》时代的婚恋观有哪些

情诗是《诗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又是《诗经》最有特色的、最富感染力的作品。这些民间情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反映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意识。

遍览《国风》中的民间情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经》时代劳动人民的婚恋观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忠贞不渝为尚,视“二三其德”为耻。恩格斯说过“爱情就其本性来说是排他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8页)。

《诗经》中的许多民间情歌就充分的表现出爱情的这种本性。《郑风 出其东门》便是一个典型例证: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面对“如云”、“如荼”的女子,诗人不为所动,心中始终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缟衣綦巾”、“ 缟衣茹藘”,衣着朴素淡雅的姑娘,不难看出,诗人的爱是何等的执着,又是何等的专一。这首诗通过男子内心世界的吥露,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肯定与崇敬。

如果说《郑风 出其东门》还只是从男子一方面,通过诗人的追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那么,《国风》中的许多弃妇诗则是从另一方面,通过批判负心郎的“二三其德”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邶风 谷风》通过反复铺陈、对比,活画出一个忘恩负义之徒的可鄙嘴脸。

未结伉俪之时,他“有洸有溃,既诒我肄”。在春水荡漾之畔,情意绵绵,一嫩枝相赠。

那时,他“伊余来暨”,奉诗中女子为心上人。心地纯洁善良的姑娘抱着“及尔同死”的愿望,与他开始了夫妻生活。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为了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女子勤勉持家,日夜操劳,不计辛劳,不避艰难。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发家致富之后,丈夫却把自己看做毒蛇猛兽。“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一脚把她踢出家门。

诗歌通过女主人公的诉说,一方面揭示了奴隶社会广大劳动妇女“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悲惨命运,林一方面也对朝三暮四、喜新厌旧、忘恩负义之徒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和《邶风 谷风》相比,《卫风 氓》的揭露性、批判性更为强烈。

诗中的氓是一个伪善不仁的家伙,他先是利用外表装扮的和善,骗取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待到家里渐渐富有起来,他便喜新厌旧,抛弃了女主人公。面对这种抛弃,女主人公坚决的进行痛斥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并向同伴们悲愤地发出了“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警告,告诫大家不要再上那些负心郎的当。

这类弃妇诗在《国风》中还有一些。这些诗虽然有详有略,但都无一例外的表现出当时社会的劳动人民在婚恋观上所执的严肃态度,以及对那些道德败坏者的无情鞭挞。

还应该看到,《国风》情歌对劳动人民在爱情上忠贞不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感人的要算一些悼亡诗所表现出的生死恋。

如《唐风 葛生》的第四章、五章: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歌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已故丈夫的一往情深:无论夏日何等悠悠,冬夜何等漫漫,时间过了多久,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即使有一天我死去了,还要和丈夫葬在一起,永不分离。

爱之真,爱之深,是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二、不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有强烈的自主意识。

从《国风》中的民间情歌可以看出,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已经干预到民间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生活了。《豳风 伐柯》中说:“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何,匪媒不得。”《齐风 南山》中说:“娶妻如何,必告父母。”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这都说明了礼教在当时的制约作用,使得一些青年既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又不得不瞻前顾后,从而形成心理上尖锐的矛盾,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郑风 将仲子》就真实的反映出这种情况: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面对将要翻过墙头来和自己幽会的小二哥,诗中女子内心十分矛盾,她虽然再三向自己的恋人表白“仲可怀也”,却又再三劝他“无逾我里”、“无逾我墙”、“无逾我园”。

姑娘怕什么?原来“畏我父母”、“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 由此可见,礼教在当时已经成为阻碍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社会政治力量。

然而,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的青年男女则表现出积极反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这类题材的诗歌在《国风》中占有大量的篇幅。

首先看《国风 大车》:大车槛槛, 毳衣如炎。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窀窀,毳衣如满。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瓠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这是一首男女相慕,誓同。

5.谈谈对《诗经》中爱情诗的理解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例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

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

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角楼等他,也许为了逗着玩,他把自己隐藏起来,他来时见不着她,急得搔首踯躅。等到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

幽静的城角,情侣来调情,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 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人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束缚。

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的自由的了。《礼记·曲礼》中讲:“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礼记·坊记》中有:“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艺麻如之何?横从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可见,那时对男女之情已经有所限制了。而具体到对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缚更多,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孟子·滕文公下》中写道:“丈夫生而愿为有官,女子考而愿为有宗,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诗经》的爱情诗对于女性的描写是真实自然的,用“思无邪”来形容里面的感情真正是恰到好处。

另外,《诗经》作为一部古代的诗歌总集,里面记载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对于一些诗歌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

如评注者常说“郑声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只不过郑国的诗歌多是大胆表露男女之情的诗歌,只是更大胆更热烈而已。而从《褰裳》到《将仲子》,同为《郑风》又可以看到有所差别,前者更加开放,后者却顾虑重重,这也许是因为时间不同,也许是因为作者身份不同,但总体来看,当时的婚姻制度并非如后来封建时期有严格的规定,较之封建时期还是相对自由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

6.论“国风”中的婚恋诗

静女①

《诗经 邶②风》

静女其姝③,俟④我于城隅⑤。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蹰⑧。

静女其娈⑨,贻⑩我彤管⑾。彤管有炜⑿,说怿⒀女⒁美。

自牧⒂归荑⒃,洵⒄美且异。匪女⒅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7.诗经中的爱情

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少了后世诗作中的做作与浮艳,难怪乎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诗经》中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向往,对始乱终弃的批判,如“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击鼓》) 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愿天下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硝烟弥漫。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诗经》不仅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8.诗经中的爱情

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少了后世诗作中的做作与浮艳,难怪乎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向往,对始乱终弃的批判,如“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击鼓》) 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

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愿天下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硝烟弥漫。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

《诗经》不仅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读着这些美好的诗句,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枯石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爱情长长久久。

而真挚率真的情感又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多少动人的泪花。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