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和流行音乐

歌曲有这些: 仙剑问情 最长的电影 彩虹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和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玉惨花愁出风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几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

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

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

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听雨》 心驰神往东海岸, 魂牵梦萦瑞荼园。 一缕情丝不曾断, 两行泪水似涌泉。

风缠缠,雨绵绵。 风风雨雨又一年。

风雨不解离别恨, 缠缠绵绵到窗前。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采桑子 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子衿 <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凤求凰·琴歌 佚名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行行重行行 <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2.诗歌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现代词学家胡云翼首创“音乐的文学”概念,他说:中国文学的发达、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接的关连。

……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 产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

凡是与音乐结合关系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便是有价值的文学。 胡先生所讲的文学,自是广义上的文学,但是他的表述,运用在诗歌与音乐得关系上,也是十分之贴切。

朱谦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音乐文学史》里面,提到“所谓诗歌即是音乐”,一句话,概括了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要谈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先定义什么是“中国诗歌”以及“音乐”。

中国诗歌,这里主要强调中国古代诗歌,一般被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泛指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词,赋以及曲。而,我们所说的音乐是指,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审慎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拓扑结构起来的声音,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诗大序》中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叹嗟饮之,嗟饮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诗歌的本质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思想感情的发泄,更是情绪的宣泄。

中国的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则分《大雅》与《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共105篇,其中《大雅》 31篇,《小雅》74篇。《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由《诗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而由之名字亦可得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启蒙。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中国诗歌脱胎于音乐。

广义的诗歌到汉代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著名的便是乐府这一官方机构的成立。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朝廷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既是乐府诗,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它也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绝句和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

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汉字是单音,每一个音又包括声、韵、调三个部分。

这样,讲究声韵和格律,就成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唐诗十分讲究声韵与格律,因此,唐诗具有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当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读杜甫的《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的时候,那种顺畅,真如行云流水,声音处感情亦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音乐的美。 朱谦之先生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提到,“唐代的绝句,都是用来歌唱得”。

这个也可以从绝句的形式上看出来。绝句是全押韵,所谓全押韵,是指绝句从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韵;要求完全彻底,只要其韵相同,不论平、仄,均可通押。

例如: 夜静观沧海,风怀独自开。无情也无奈,归去约仍来。

(《赤湾观海》) 花香和酒香,踏沙还踏浪。情人在何方?不觉天地广。

(《秋夜西丽湖花间对饮》) 绝句只有四句。五、七言的绝句,有首句押韵与不押韵之别;五言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正格。

绝句全押韵,就是不论绝句的正格与否,一律起句用韵,而且第三句也用韵,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 上例《赤湾观海》,原为首句不入韵的正格五绝,但现在句句用韵,而首句韵脚用的“海”字与第三句韵脚用的“奈”字为仄声韵,二、四句押的 “开”、“来”为平声韵,四者同韵,而平仄通协,这样,便形成了全篇四句平仄(或仄、平)通押一韵的绝句,显得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大有一气呵成、音韵流转、乐感优美的效果。

“绝句完全押韵”,正是希。

3.求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研究(800字)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

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

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

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

《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

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

“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

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

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著名歌手邓丽君、王菲等人都曾演唱过,流传甚广。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词被重新谱曲后歌名为《月满西楼》,配以古典情怀:一位古装女子,手持罗扇,独倚窗前,望穿秋水,只为等待归人。

整个歌曲朴素清新,笼罩着深层的相思之痛,与李清照的词风尤为吻合,实乃天作之合。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样是脍炙人口的好歌。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

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歌曲中引用了古诗直接谱曲,在诗的前半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白的《静夜思》做的全新注释。

著名音乐人宋柯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古诗新唱还是意译古诗,都是适用了经过上千年有中国特色检验的文学精品,它们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基础。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行歌曲一表现空间,广泛的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找到了一条将歌手推进众。

4.有些流行歌曲真的来自于《诗经》吗

一、《诗经·神曲风·月亮之上》:

予遥望兮,蟾宫之上;

有绮梦兮,烁烁飞扬。

昨已往兮,忧怀之曝尽;

与子见兮,在野之陌青。

牵绕兮我怀,河升波涨;

美人兮相伴,斯是阙堂。

【翻译】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有一个梦想在自由地飞翔!

昨天以往!风干了忧伤!

我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

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

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二、《诗经·神曲风·爱情买卖》:

质我之爱兮,迫我别离;

明汝之诡辞兮,泫而泪泣。

质我之爱兮,汝心责负;

假汝之多情兮,徵而不及。

汝别汝去,我自告离;

汝言汝情,实劳我心。

情难质剂,汝本多情;

弃子之手,以晌我心。

【翻译】

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就算付出再多的爱也再买不回来。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

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让我挣开让我离开放手你的爱。

三、《诗经·神曲风·忐忑》:

今夕何夕兮,且唱且吟。

昆弟悌睦兮,今却持刃。

今辰何辰兮,且歌且行。

昆弟笃爱兮,今却甲兵。

【翻译】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诶!

阿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2623962的弟,阿的刀,阿的弟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诶!

阿的弟,阿的刀,阿的弟的提的刀,阿的弟,啊得提大刀!

四、《诗经·儿歌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子首甚巨兮,父首则微。

长幼良朋兮,和乐且湛。

子手甚小兮,父手则巨。

大小和合兮,泞陌劬搀。

天地契阔兮,与子偕行。

子刻高长兮,加慰父心。

【翻译】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

儿子的头大手儿小,

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

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

走呀走呀走走走走,

转眼儿子就长大。

5.辩论:古典诗歌可以(不可以)与流行音乐相结合

古代诗歌本身就是流行音乐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可以看出诗就是诗人创作的歌词,歌是和诗相配的曲子,乐府是兼指二者

陈邦彦《钦定词谱·序》: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周诗三百篇,皆可歌。他这里分的细,但说的很清楚。

词更是如此《钦定词谱·提要》:词萌于唐,而大盛于宋。然唐宋两代皆无词谱。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裳》、《羽衣》之类,亦不过一曲一调之谱,无衷合众体勒为一编者。

lqlwlk说的对的,诗直到很晚才不唱,但是其中格律和音乐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的格律诗本身就是流行歌曲如:

元结《唉乃曲》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

皇甫松《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里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王维《阳关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上三首均为七言绝句)

——————————————————————————————————

说古典诗歌不可以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人,应当从可行性上来做文章,古代曲谱的失传,语言文化的演变。。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