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诗经》重章叠唱的表达艺术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借助特殊的音乐效果.创造诗的氛围和意境

《郑风·风雨》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诗篇三章叠咏,又通过易词写景,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

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全诗通过复沓的结构安排,使其诗在音韵上形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唤起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创造出诗的氛围和意境,这种做法成为后世诗歌,特别是民歌和现代歌曲常见的抒情手法。

二、反复咏唱,强化对主题的表达

《秦风·无衣》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在战争中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主题、诗里的袍、泽、裳是指衣着,戈矛、矛戟、甲兵是指兵器,同仇、偕作、偕行也是近义词,它们的相互调换并不改变诗意,而是以不同的闻汇及其韵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突出和强调了一个思想,使这种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得以加强。

三、层层递进,增加诗的抒情容量,强化生命感受

《召南·摽有梅》这篇诗写一位未婚女子企盼求婚的男子早点前来,别等到自己青春消逝、红颜已老,再来迎娶。诗的第一章说树上的梅子还有七分,第二章说树上的梅子还有三分,第三章说树上的梅子已落光。

只换几个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表现力的字眼,把梅子由多到少的零落过程与姑娘红颜渐老和焦急等待的心理对应起来,在这个层层深入的时问结构中更好地推进了诗情诗意的表达。

《王风·采葛》这篇诗在时间上的层递关系非常明显,恋人相思的感情,由“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情愈来愈浓,意愈来愈深。在这种特定的时间层递结构中,更好地表达了恋人的思慕之情。

《秦风·蒹葭》这首诗通过对物候变化的描写,体现时间的顺序和层递关系。通过秋天的白露,由“为霜”到“未唏”再到“未已”的变化过程,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的上下求索、徘徊追索的生命轨迹,也表现了诗人深长持久、不能自已的思幕之情,深化了诗情诗意,增加了诗的抒情容量。

扩展资料:

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43663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2.【《蒹葭》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其作用是什么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3.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吗

重章叠句叠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百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度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知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道“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容引起下面的正题.

4.举例分析《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百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度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知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如有的诗中情景交融的道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版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权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

5.关于诗经中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例如《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战袍。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咱们的戈矛,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内衣。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矛戟,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铠甲和刀枪,与你共同奔战场(《语文教师备课宝典》之《诗经精译》)。

解读

“重章叠句,复沓而歌”的结构特点,把士兵那种共同御侮、为国从军的慷慨激昂之情表现得更强烈,更动人,而且更有一种音乐和谐之美。同时这样几章反复咏唱,更能充分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突出诗文的主题。

整体概括:

《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清人方玉润曾描绘这种效果为“恍听田家妇女,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这比喻十分妥帖,描绘出了重章叠句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