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诗歌三美主张的是谁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见于《诗的格律》一文.)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作者在继承我过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2.闻一多的诗歌理论结合闻一多的代表诗作除了《死水》,分析一下他的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3.【分析闻一多“三美“”的观点,不要多余的答案】

闻一多的三美理论三美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和徐志摩.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以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1、闻一多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他大肆宣扬格律(视觉方面: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听觉方面: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其中尤为强调节奏,声称“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2、新诗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诗画相通,突出意象,运用可感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使诗歌具有画面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藻要力求美丽,直观性意象,感情层层深入,)3、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结构对称,均衡,参差中有相同的长短安排,整殇美,构筑了全诗。

4.闻一多提出的诗歌创作的“三美”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闻一多先生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奠基者,那么徐志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和努力实践者。在徐志摩先生的许多诗歌中都流露出他对美的要求。特别是《再别康桥》,这是他的经典之作,也是他的诗歌对“三美”要求的综合艺术性所在。此诗语言清新,有着突出的通俗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极富音乐美。其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句式是反复的,“轻轻”、“悄悄”等词也是重叠的,加强了节奏感。每句诗随着感情的变化而换韵,这点与闻一多先生的《死水》用韵可谓一脉相承;再者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一三句诗短一点,二四句诗长一点,都呈现出建筑对称美来;而“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词藻既形象又具有柔美感,无不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至于诗中的比喻,也都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总之,《再别康桥》这首诗音节抑扬顿挫,声调回环反复,格式呈现对称,词藻形象柔美,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此外,新格律诗创作也被其他一些诗人秉持、奉行,出现了数量虽少但影响不小的新格律体诗选本。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诞生了以“东方诗风论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等为代表的格律体新诗创研交流平台,明确反对与现实、与大众、与传统隔绝,强调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涌现出了齐云、刘年、宋煜姝、余小曲等一批热爱诗歌艺术、才华横溢、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的格律体新诗创作实践者。

对新格律体诗的研究也一直没有断绝。从林庚先生的“典型诗行”、“半逗律”,到解放后何其芳先生提倡有规律地押韵及注重“顿”在新格律诗中的中心地位、卞之琳先生对吟调和诵调节奏的区分,再到八十年代后万龙生先生提出新格律诗“无限可操作性”、孙逐明先生推出《汉语新诗格律概论》、吕进先生推出《新诗:诗体重建》、诗酒自娱先生推出《格律体新诗论纲》、晓曲先生推出《简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先锋性》等等,新格律诗理论正不断丰富、深入、发展。

新格律诗理论与创作的发展,反映了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及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顽强回归,相信伴随着民族信心的重新拾回以及新诗的螺旋发展轨迹,未来格律体新诗创作会繁荣起来,理论会进一步得到发展、推广并逐渐固定下来。 一个以传统诗词、现代新诗、格律体新诗三足鼎立的局面终将形成。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