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B

试题分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干中的诗句体现的是土地所有者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反映的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选B项。A、C项反映的是耕作技术和小农经济发展,D项虽然涉及土地但不是土地制度。故选B项。

点评: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要知道井田制的发展历程:商朝兴起、西周时期兴盛、春秋时期瓦解随着铁犁牛耕等生产力的发展逐渐的瓦解、战国时期被废除;瓦解的表现、废除的标志也要知道。井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确立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2.《诗经》是一部怎样的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也可能根据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区别而分.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诗经》的作用《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

3.为什么说《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

1. 《诗经》中的“风”诗,其内容是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食”.

2. 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汉代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建安时代曹操诸人古题乐府的“借古题写时事”,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新题乐府时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到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乃至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始终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使自身更紧地密贴近生活,承担起“时代歌手”的重大职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3.《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说,《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