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石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的一些中药店有一种药最受达官贵人欢迎。这种药是龙骨,据说是古代神圣的“龙”的遗骸,具有滋阴壮阳、理气润肺的特殊功效。是的,虎骨泡酒是强身益精的灵丹妙药。在中国人眼里,龙的地位高于虎。所以龙骨当然比虎骨更值钱,更受追捧。龙骨由北京西南48公里的周口店提供。
周口店是一个小古镇,它的北部和西部山区重叠。龙骨是在城镇以西一公里处的一个圆形山坡上挖的,所以人们把这个圆形山丘叫做古龙山。农民挖的龙骨卖到城里的药铺,一小块能换一两银子,够一家人用半年。稍微有点科学头脑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动物。考古学家所说的恐龙并不是传说中的“龙”。“龙”和“恐龙”是两种概念不同的动物。因此,一些考古学家对药店出售的龙骨产生了怀疑。经过多方打听,他们知道这些龙骨都来自周口店的古龙。根据农民的指引,考古学家来到了古龙山北坡的一个大洞穴。这个洞穴东西长140多米,南北宽不一。西端最窄,只有2米多长,东端最宽,达到40米。他们开始了考古挖掘。
1923年,当考古学家挖掘所谓的龙骨时,他们发现了两颗牙齿。经过科学鉴定,确定为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发现,所以有人怀疑这里的龙骨不是龙的遗骸,而是古人类的遗骸。但遗憾的是,由于多年的挖掘,“龙骨”越来越稀缺,北京的中药房已经断货。
因此,从1927年起,一批考古学家来到古龙,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过去所谓龙骨的起源,变成了探索古代文明的战场。
考古学家在现场操作时要小心耐心。他们有的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刷着龙骨周围的硬土。他们中的一些人用黑色的鬃毛刷子轻轻地清洗石片上的浮土。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忙着整理、编号、绘图、拍照和包装古人类的遗骸和遗物。1929年12月2日下午,尽管太阳已经西沉,北风吹个不停,考古学家们仍在紧张地工作着。夜幕降临后,小烛光在山坡上摇曳,仿佛在和他们握手,呼唤和激励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突然,年仅25岁的年轻考古学家裴文中喊道:“这是什么?头!”
“头”字一出口,立刻有很多人围了过来。他们很兴奋,欢呼雀跃。蜡烛聚集在周围,露出的头部发出明亮的光。是啊,他们在戴岳披星戴月,没日没夜的奋战寻找这个宝藏,不是吗?一个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在洞穴中默默沉睡了50多万年,变成了化石,终于重见天日了!
根据对这块化石的考古鉴定,中国人的祖先要追溯到50多万年前(当时元谋人和蓝田人还没有发现),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人类起源。因为这些古人类化石是在北京西南的古龙山发现的,考古学家习惯称这里的古人类为“北京人”。不久,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测当时北京人的形状和外貌:
粗壮,肩宽——这是因为他们和猿类分开的时间不长,七分相像。下肢较短,上肢较长——下肢用于行走。落地后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直立行走,变异还在进行中。上肢的长度是类人猿的特征。现在,虽然上肢不再承担“行走”的功能,但“遗传”因素仍在起作用。头向前倾斜,微微驼背——如果你长时间直立行走,头部的全部重量将由你的脖子和身体支撑。但是北京人完全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头前倾,微微驼背是很正常的。走得稳,跑得快——这是下肢逐渐发育的证明。总之,他们虽然没有现代人那么好看,但依然有“背负虎背”的雄姿。特别是,考古学家还在洞穴中发现了几件简单粗糙的石器。据分析,这些石头是他们的生产工具。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些石器是这样诞生的:北京人住在窑洞里,一条蟒蛇追在洞口。他们怕它会进山洞,就在山上用大石头砸蛇。蛇被打死了,大石头在互相碰撞的过程中碎了,地上留下了一些碎石。当时没人关注。有一天,一个小北京人捡到一些硬壳水果,用牙咬也咬不碎,用手掰也掰不碎。后来,他把水果放在一块石头上,用脚踩,结果脚趾断了,脚底疼,也无济于事。偶尔,他捡起地上的一块碎石。当然,他捡起一块随手可得的沙砾,狠狠地砸在水果上。哈哈,坚硬的外壳被他破解了,他终于吃到好吃的水果了。这次偶然的成功,催生了他的奇思妙想,原来这些碎石可以当工具用。此后,边缘锋利的薄石头成为北京人手中的刀,平面宽大的厚石头成为北京人手中的石锤,还有用锤打石斧、凿子等制成的粗糙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间被称为旧石器时代。除了这个旧石器,北京人的窑洞里还有砍成棍的树枝。可以理解,这些棍子也是他们的劳动工具——比如树上有果子,北京人再也不用爬树了。他们可以用棍子敲打树枝,让成熟的水果掉落。所以,石器和木棍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如果他们需要石头工具或者木棍,一时手头没有,北京人会有意识地把大石头砸成碎片,选择合适的用途,把树枝的枝桠砍下来做成有用的木棍。所以我们能不能制造(而不仅仅是使用)这个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它是北京在周口店龙骨山住过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已经挖掘出超过10万件石器、石屑和木屑。可见,在周口店龙骨山这里,一个50多万年前的北京人,是一个多么富足的家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