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汝坟的翻译

汝坟 遵彼汝坟①,伐其条枚②;未见君子③,惄如调饥④。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⑤;既见君子,不我遐弃⑥。 鲂鱼赬尾⑦,王室如毁⑧;虽则如毁,父母孔迩⑨。

—《诗经 · 国风 · 周南 · 汝坟》 题解:妻子对远役丈夫的怀念。 【注释】 沿着汝河大堤走, 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 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 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 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 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 父母穷困谁养活! 1.遵:循,沿。汝:汝河,源出河南省。

坟(fén坟):水涯,大堤。 2.条:山楸树。

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3.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4.惄(nì逆):饥,一说忧愁。 调(zhōu周):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

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5.肄(yì异):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6.遐(xiá狭):远。 7.鲂(fáng房)鱼:鳊鱼。

赬(chēng撑):浅红色。 8.毁(huǐ毁):火,齐人谓火为毁。

如火焚一样。 9.孔:甚。

迩(ěr尔):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赏析】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

《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译文】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 【赏析】 妻子劝勉逃难回家的丈夫。

沿着汝水河边走,砍下树上的枝条,不见我的男人,饥肠辘辘般难受。 沿着汝水河边走,砍下树上的残枝,见到我的男人,不要不要再远离。

望着鲜红的鱼尾,想起王室的惨境。王室虽已焚毁,父母却近在眼前。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

近人大多不取毛、韩之说,而解为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之作,笔者以为似更切近诗意。 这在诗之首章,其实已透露了消息。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

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

那么,这倚徙“汝坟”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

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又何曾能享受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能不令你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岂不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你怎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

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女主人公的疑虑并非多余。第三章开首两句,即以踌躇难决的丈夫口吻,无情地宣告了他还得弃家远役:正如劳瘁的鳊鱼曳着赤尾而游,在王朝多难、事急如火之秋,她丈夫又怎能耽搁、恋家?形象的比喻,将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窘急,可怜的妻子。

2.求诗经中《汉广》《麟之趾》《汝坟》的解释译文

汉广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麟之趾 森林里高贵的麒麟脚 像主人高尚的品德 我赞美麒麟呵家国大吉 若隐若现的麒麟尾 像主人的气度令人敬畏 我赞美麒麟呵永不后悔 云雾山中的麒麟角 是主人完美的人格 我赞美麒麟呵给我美好的生活 汝坟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树枝叶。 久未见到心上人, 如饥似渴受煎熬。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细树枝。 已经见到心上人, 千万别把我远离。 鲂鱼尾巴红又红, 王室差遣如火焚。 虽然差遣如火焚, 父母近在需供奉。

希望采纳

3.求《诗经中汉广和汝坟》两篇的解释和赏析如题

《汉广》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

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

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

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汝坟》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 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我国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

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 读者不禁要问:她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竟就如此忍心让妻子执斧劳瘁!“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惄”者忧也,“调饥”者朝食未进也。

满腹的忧愁用朝“饥”作比,自然只有饱受饥饿折磨的人们,方有的真切感受。 那么,这倚徙“汝坟”的妻子,想必又是忍着饥饿来此伐薪的了,此为文面之意。

“朝饥”还有一层意思,它在先秦时代往又被用来作男欢女爱的隐语。而今丈夫常年行役,他那可怜的妻子,又何曾能享受到丝毫的眷顾和关爱?这便是首章展示的女主人公境况:她孤苦无依、忍饥挨饿,大清早便强撑衰弱之身采樵伐薪。

当凄凉的秋风吹得她衣衫飘飘,大堤上传送来一声声“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的怆然叹息时,能不令你闻之而酸鼻? 第二章诗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二句,不宜视为简单的重复:“肄”指树木砍伐后新长的枝条,它岂不点示了女主人公的劳瘁和等待,秋往春来又捱过了一年?忧愁悲苦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期待也许早已化作绝望,此刻却意外发现了“君子”归来的身影!于是“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二句,便带着女主人公突发的欢呼涌出诗行。

不过它们所包含的情感,似乎又远比“欢呼”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他毕竟思我、爱我而未将我远弃,这正是悲伤中汹涌升腾的欣慰和喜悦;但归来的丈夫还会不会外出,他是否还会将我抛在家中远去?这疑虑和猜思,难免又会在喜悦之余萌生;然而此次是再不能让丈夫外出的了,你怎能将可怜的妻子再次远弃!这又是喜悦、疑虑中发出的深情叮咛了。 如此种种,实难以一语写尽,却又全为“不我遐弃”四字所涵容–《国风》对复杂情感的抒写,正是如此淳朴而又婉曲! (潘?龙) 第三章则为女主人公见到丈夫后表白的话语。

自己在家辛苦做家务,丈夫在外服劳役,王室的劳役政策又使他们无法相见,现在即使相见了,可是丈夫还可能会再次外出服劳役。 自己在家累点苦点没什么,因为自己有父母在身边作依靠,再累也值得,而丈夫却一人在外,风吹日晒,很辛苦。

4.给《诗经》中《汝坟》注音

《汝坟》是《诗经· 国风》中的一篇,全诗用语简洁,比喻奇特,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情感人。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我国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毛诗序》以为这首诗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汉刘向《列女传》更附会其说,指实此乃“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1.遵:循,沿。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坟(fén):水涯,大堤。

2.条: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3.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4.惄(nì):饥,一说忧愁。 调(zhōu):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

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5.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6.遐(xiá):远。

7.鲂(fáng)鱼:鳊鱼。 赬(chēng):浅红色。

8.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的颜色。

5.求《诗经》中《汉广》和《汝坟》两篇的解释和赏析

汉广译文南山乔木大又高, 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这是一首恋情诗。

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

清陈启源《毛 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 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 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

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

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

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 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 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

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 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

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 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

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 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

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

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 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

《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 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 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

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

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另。闻一多《诗经新义》、《诗经通义甲》,引《说文》等,证“薪”为“草薪”,而非“木薪”。

录此备考。如此,则“薪”之“楚”、“蒌”可以秣马、秣驹。

汝坟译文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父母穷困谁养活!妻子劝勉逃难回家的丈夫。

沿着汝水河边走,砍下树上的枝条,不见我的男人,饥肠辘辘般难受。 沿着汝水河边走,砍下树上的残。

6.为什么《诗经》三分之一是爱情诗 《毛诗正义》中对《诗经》中《汝坟

因为诗经是采诗官自民间采集编辑而成,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而爱情永远是生活中永恒的话题,这就像歌曲最盛行的主体永远不会偏离爱情一样。

《毛诗正义》中《汝坟》诗与译文: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赬尾,王室毁;虽然如毁,父母孔迩。

沿着汝河大堤走,

采伐山楸那枝条。

还没见到我夫君,

忧如忍饥在清早。

沿着汝河大堤走,

采伐山楸那余枝。

终于见到我夫君,

请莫再将我远弃。

鳊鱼尾巴色赤红,

王室事务急如火。

虽然有事急如火,

父母穷困谁养活!

7.诗经全文翻译

你那不是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