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新柳的意思

宋 – 杨万里 – 新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孝宗乾道六年,上《千虑策》陈述治国大事,召为国子博士,又迁将作少监,又出知漳州、常州,又升为广东提点刑狱。淳熙十四年迁秘书少监,因触怒孝宗,出知筠州。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又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又因上疏反对朝廷以铁钱行于江南、并拒不奉诏,改知赣州,不赴,辞官还乡。宁宗时屡召其入朝,坚辞不就,家居十五年后卒,有《诚斋集》。

杨万里“师法自然”,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小雨》、《小池》、《新柳》等构思新巧,描写细腻传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2. 古诗“新柳”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大意是:柳条细长轻拂闪着银光的河塘,暂且还没有变成深青的颜色只是带有浅浅的黄,柳条(太细)未必能蘸水,只是水中的柳影把他拉长。

《新柳》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

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拂”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的“拂”字,说明水上柳条随风拂动,水中柳影也摇曳不定,仿佛在“牵引”水上柳条。

“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仿佛有“百尺”之长,把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此处新柳,犹如怡人仙境。诗人漫步湖边,见柳条垂下 ,柳枝拂动,水中倒影与真实柳条相呼应,构成和谐美景,衬托出此时诗人心情舒畅,轻松。

3. 杜牧新柳的诗意

新柳》作者: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阴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译】

没有力量在风中摇曳早上的颜色更奇新,细小的身腰怎么能嫉妒来看的人频频而多呢?时间很短绿荫还没有覆盖住长堤的河水,人家作为金黄的嫩柳丝就在皇家园林喜迎春天了。这儿几处伤心人们思念行途遥远的路人,一枝和着泪雨伴送着行走的路尘。长安东门霸桥多离别,愁死了朝朝暮暮都曾经在一起的亲人。

4. 古诗赏析:《新柳》

作品译文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 柳色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柳条虽长,可他未必能蘸到水。 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他拉长了

作品鉴赏: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篇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5. 咏柳古诗的意思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