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欧美最抢手的艺人罗伯特·帕丁森毫无疑问。曾几何时,他是“五面嫩牛”,如今,他浑身是梗,是特尼特最有魅力的男人。

感受一下这个曾经的欧美圈翻红的力量↓

首先,演技在成长。罗伯特·帕丁森在《特尼特》和《上帝的遗弃之地》两部新作中刷新了大家的认知。过去那个苍白的吸血鬼少年,现在好像变了脸。

演技之外,罗伯特·帕丁森真的有很多梗。和粉丝合影,把滤镜弄错了,表情好梗。你就是那个欧美喜剧演员!

然而,我的小弟弟在变红的时候运气很差。他刚重新爱上他,就听说他和新冠肺炎有染…天气还算温和,小伙子身体素质很好。现在他似乎已经康复,他被拍到和女友苏琪·沃特豪斯在街上。

我还记得十多年前,吸血鬼爱情片《暮光之城》俘获了全世界女孩的心…

虽然有人称之为“狼荒诞地爱着羊”的故事(这句歌词也暴露了他的年龄),但这并不能阻止青春期的每个人都爱上一对俊男美女。著名的《五十度灰》最初也是《暮光之城》的翻版。

然而,扮演吸血鬼恶霸的罗伯特·帕丁森却对《暮光之城》发起了接二连三的疯狂攻击!!

暮光时期的采访,罗伯特·帕丁森对原著的印象是故事真的很长,所以我们一直在拍……(皱眉)

(翻译@fall_ark)

角色:如果主人公爱德华不是虚构的人物,而你在现实中遇到他,他就是一个手持巨斧的杀手。

(翻译@fall_ark)

对男女主角爱情的评价:男的疯了,想杀了女的。女的说我一点都不在乎。这两个人明显脑子有问题!(感觉这个吐槽也适用于现在的微博推广小说:总统和夫人已经很尴尬了…)

就连他的演技也毫不留情:戴隐形眼镜极其不舒服,眯着眼,还有点便秘。

“不知道剧本怎么说的,也不知道这部电影怎么了。”

(翻译@英国留学)

他也乐于自毁形象。据传他已经六个星期没洗头了。他反而更有活力:“六周?我已经四年没洗头了。”

(翻译@普通粉丝西德尼)

在最近几年的采访中,罗伯特·帕丁森经常喝醉。

他说他在小渔村拍《灯塔》的时候,拍完之后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情趣店的评论。……

(翻译@罗伯特·帕丁森的《波特》)

也向一个在电视上留言的用户问好!

他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他因为开玩笑被动物保护组织调查。

如何摆脱盯梢范:约她吃饭,抱怨两小时。

风度管理?表情管理?都不存在!

特尼特,主持人请罗伯特·帕丁森谈谈他对物理学的理解。他说:我都快数不过来了!我几乎不识字!

(翻译@RP字幕组)

观众看完特尼特很迷茫?不要慌,罗伯特·帕丁森说他每天都被剧本迷惑。最后他不知道拍的是什么,就两眼一抹黑。

但是等等,你以为罗伯特·帕丁森真的演完特尼特了吗?

当然不是!

无所不知的诺兰说:罗伯特·帕丁森有意思的是他在和你玩。他实际上非常热心,已经通读了剧本。废话就是把观众和导演搞混了!

最近,罗伯特·帕丁森的旧广告在哔哩哔哩的播放量迅速增加。一个毛茸茸的英国人,没有脱发危机,气质高贵,一表人才,聪明,迷茫,有趣,让人好奇?太迷人了。

更搞笑的是,我在看罗伯特·帕丁森疯狂吐槽合集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条评论:“他刚刚在这场表演中爆炸了,还拿了奖金,那就没必要事后再踩了。”找不到原博客。)

是不是有些当代网友把“爆款”“加分”“踩”这些专业词汇随意组合,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来?

罗伯特·帕丁森能果断从吸血鬼言情中走出来,逐渐向严肃电影转型,不正是《冷静与自省》的价值所在吗?我觉得我疯狂时吐槽出来的精神值得一些被人设计束缚的艺术家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伯特·帕丁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出暮光之城》都是人气流量可以转化为合格演员的案例。虽然过去的爱情没了,但他们的事业还是挺像的。他们可以在独立电影圈里演戏,得到大导演的认可,或者回归主流商业片打头阵。

(△2015年,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凭借《西尔斯·玛利亚之云》获得法国塞萨尔奖最佳女配)

能走到这一步的人真的很少。毕竟像《暮光之城》这样在全球拥有现象级人气的大IP系列,能让演员一夜成名,也可能是一个年轻人的枷锁。大部分年轻演员,要么走不出角色的阴影,演技没有突破,要么人气大降,在好莱坞备受冷落。

要说“爆款加成”,罗伯特·帕丁森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加成”去的。

筹备之初,《暮光之城》只是一部典型的小众独立电影。女导演配合新演员,剧本是带有邪教气质的人鬼恋,吸引不了投资。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生来就是童星。在《暮光之城》之前,斯图尔特因在《不再沉默》和《荒野大镖客》中的表演而在独立电影圈名声大噪。帕丁森被斯图尔特吸引,前来试镜。

帕丁森一开始也很担心。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艺术电影。爱德华的自我质疑、自我厌恶,以及跨物种爱情中的蜕变与矛盾,都值得挖掘。

谁也没想到,这部小成本电影一经诞生就一发不可收拾。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搭上这个大IP的列车,这个大IP炙手可热,吸金出续集。《暮光之城》系列从第二部开始,原导演更换,凄凉基调不再,正式向主流商业大片方向打造。各种无脑剧情来了。

也是在这个阶段,帕丁森与制作方的分歧越来越大。

制片人希望爱德华完美,以迎合青少年的幻想。在帕丁森的剧中,他们画出了人物需要微笑的地方。但是,帕丁森一直认为爱德华应该是软弱无力的,他把剧本里他认为需要皱眉的部分都画了出来。由于这些不合作的行为,帕丁森被他的经纪人严重警告:“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你将不得不离开剧组。”

在双方目的相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锻炼演技,塑造好角色的。帕丁森说,直到最后一个镜头,他都在克服扮演a 空洞角色的挫败感。

人们很容易看到《暮光之城》演员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对于当时还太年轻、专注于个人生活的帕丁森和斯图尔特来说,《暮光之城》带来的名气就像一场噩梦。他们非但没有享受,反而觉得被囚禁、害怕、焦虑。

被威胁,被粉丝入侵邮箱,被狗仔队侮辱挑衅,只为得到他的一个反应。普通的散步也变成了一种奢侈,因为只要一个人发现他的行踪,就可能引起一千多人的围观。帕丁森和他的朋友曾经被困在一家酒吧里,最后惊动警察护送他们到酒店。

帕丁森拍《大象的眼泪》的时候,周围的马路上就像音乐节一样。许多人在草地上露营。凌晨五点,有人敲他的门,喊。联合演员形容这种疯狂是试图撕裂帕丁森。

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停止。斯图尔特出轨后,舆论更加风雨飘摇。当时还不是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积极吃瓜,发了很多推文,各种评论,觉得是一个让人心碎的CP粉转到了男人唯一的粉:“哥哥值得更好的!!\”“哥哥擦亮你的眼睛!!\”

现在回头看这个八卦,感觉罗伯特·帕丁森的神奇体质。悲喜交加的人生怎么总结…

不管外人怎么说,帕丁森对斯图尔特出轨的态度其实很宽容,他认为这都是私事。真正让他痛苦的是媒体的穷追猛打和无限放大。

《暮光之城》结束后的几年,帕丁森的感情也不顺利。他说他会疑神疑鬼,说他糟糕的现实生活会吓跑很多女孩,说他的前女友FKA·斯比格斯会在和他交往期间无端受到攻击。如果他想保护他的女朋友,他会鼓励他的攻击者。当明星给他带来了麻烦和痛苦。

所以,帕丁森在采访中也自嘲。女生一旦接近自己,基本就是在和魔鬼打交道。

(翻译@罗伯特·帕丁森)

罗伯特·帕丁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实际上花了很长时间来适应这种生活,并思考名利到底是什么。

斯图尔特说: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金钱野兽,没有办法阻止它。就算有一天人不自理了,这种可怕的折磨也会落到另一个人身上。

(好莱坞报道译:克里斯汀中文网熊逸臣)

帕丁森说:一旦你感受到成名的幻觉,你就会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如果你想维护你的声誉,你必须总是提供启示和新奇的东西,我甚至没有试图维护它。

大烂片系列《暮光之城》更可怕的是,它透支了观众对演员的信任——传说中的“看到你的脸就知道是烂片”。

而罗伯特·帕丁森很早就感受到了这种“高人气爆炸”的负面效应。在2011年《名利场》的采访中,他颇为困惑。

他羡慕杰西·艾森伯格等演员的职业轨迹。然而,他被困住了。暮光之城票房爆表,却是被嘲讽的对象,是对他这个角色的抵触:“就算你主演的电影票房连续五次爆表,你还是没办法被你想合作的小制作导演选中。”“真人电影和黑帮电影的制片人不会信任我。”

(△那次访问的标题是逃离阴阳魔界,逃离暮色)

遇险的“人气流”罗伯特·帕丁森选择先为自己“灭火”。奢侈品曾向他伸出代言的橄榄枝,但他拒绝了。他说他想躲在角色后面,不想做“海报男孩”。另一部系列大片《五十度灰》,本来就是暮光之城的同行,也算是“欧美大IP”。它的创作者曾经拜访过他,希望他做男主,但他也拒绝了。

另外,我们还要去真正的创造。罗伯特·帕丁森已经回归小成本独立电影圈,他完全不介意降低片酬,做配角。在《暮光之城》系列结束之前,罗伯特·帕丁森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多次尝试打破既定形象。

2012年,罗伯特·帕丁森因为《大都会》去了戛纳电影节。

这部电影的评价是有争议的。因为观众对“暮光之城男”这个标签的既定印象,他在2012年开始出演文艺片后,被提名为豆瓣的“斜杠演员”。

但是参与这种电影,总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大都会》的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不仅决定让帕丁森做自己的英雄,还在《星图》中与他再次合作。这种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是爆款IP所没有的。

《大都会》评价不好,但是帕丁森很开心。因为他和剧组去电影节的时候,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作品被重视了。就算人家不喜欢,他也知道《大都会》这样的电影才是他真正想做的。

Mtime:你说你不在乎票房,那你会在乎影评人怎么说你吗?你希望人们把你当成一个非常认真的演员吗?

罗伯特·帕丁森:你一定希望你的电影被大众接受。但是我也拍过一些电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受欢迎。但这并没有真正影响我对电影的看法。以大都会为例。我非常喜欢那部电影。最近在电视上看的。这是我非常想做的事情,我知道世界上会有一个人在凌晨三点看到它,心想:“我醒了吗?”(笑)。这就是我拍这部电影的原因。有些人能理解,有些人不能。

帕丁森拍电影的首要条件是找一个自己喜欢合作的导演。否则双方背道而驰,再怎么玩也是毁片。

每次采访中的“自我释放”,其实就是罗伯特·帕丁森身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出现的事实。他很叛逆,但是他没有那么自信。

如此不稳定,经常胡说八道,也许粉丝看不到理想中的“完美人设定”,但脆弱多变的焦虑等等都可以转化为戏剧的力量。

入行多年,罗伯特·帕丁森还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在采访或拍摄前,他非常焦虑和恐慌,需要打电话给经纪人寻求帮助。

这样的人才愿意躲在角色背后,改变自己的外貌和体型,在恶劣的拍摄环境中吃苦。为了体现不同角色的特点,罗伯特·帕丁森在不同的作品中尝试了不同的声音和口音。

他倾向于选择突破大家想象,颠覆自己形象的角色。失落的Z城颓废的冒险家助手,沙海漂泊者中被抛弃的智障青年,泰空生活中被政府当做泰空实验品的死刑犯,烽火中被逼疯的守塔人,顺境中深爱智障哥哥的街头混混。禁欲、偏执、疯狂和古怪……………………………………………………………………………………………………………………………………………….

他说,“我会想,每一份工作都可能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如果这真的是我的最后一份工作,我会做一些很酷的事情。”

(△字幕视频via罗伯特·帕丁森)

演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

罗伯特·帕丁森一直热爱阅读,他也是一个狂热的电影迷。他看电影的口味偏向电影节。这个怪胎还喜欢找一些经纪人不太了解的导演,然后给他们发疯狂的邮件,主动争取演出机会。

在《美好时光》中与萨弗蒂兄弟合作,意味着当罗伯特·帕丁森看到导演的作品海报时,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渴望与对方合作。他加入的时候根本没有剧本,所以帕丁森在后期的合作过程中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创意空。

因为他这些年拍的电影都是很小众的独立电影,大众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暮光之城》上,但圈里注意到了他的大胆和野心。在新蝙蝠侠的选角被抵制后,许多内部人士为他说话。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都邀请大家去看帕丁森在《美好时光》中的表演。诺兰也看到了他的尝试,于是找他出演新片。

罗伯特·帕丁森曾经被《暮光之城》带往另一个方向,但他依然没有迷茫,成为了自己。

现在很多年轻艺人一旦红了就会主动表达转型的愿望。看似疯狂的罗伯特·帕丁森的演艺之路,应该很有启发。

一夜成名当然好,但名利也束缚人。想要挣脱,可能要放弃一些名利。

当然转型的口号很好听,做的每一步都会被骂。首先要打破那些完美的人,远离粉丝一厢情愿的幻想。最重要的是你真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