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乡的变化四年级诗歌60字

变化

那是不会

褪去的彩色

牢牢地

挂在记忆的

相框里

远远地

那座山丘

郁郁葱葱

满树的果子

满树的野孩子

静静的

那条小溪

幽幽绿绿

水里的脚丫

欢欢洒洒

一回头

才发现

彩色也会泛黄

山丘变作高楼

小溪只好

一人

随着云朵远去

再也不归了!

原创!

满意请采纳!

2. 家乡变化的好诗歌

家乡变化的好诗歌篇一:家乡作者:梅花听雪从前 家乡 是母亲眼角的忧伤 是父亲紧锁的愁眉 是孩子食不果腹的饿疾 家乡 是破败寥落屋檐下 滋生苦涩的贫瘠土地 夏日的雨季 漏雨的屋顶 嗒嗒滴滴 像是粒粒石子 砸在母亲心里 潮湿的的屋子 堆满发霉的叹息 寒风刺骨的冬季 哐当哐当的门窗 怎抵挡寒冷的侵袭 呼呼的北风 像鞭子抽打 父亲苍老的背脊 时光蹉跎了岁月 生活压弯了父辈的身躯 家乡啊 在贫穷中挣扎喘息 谁来拯救你 改革的春风 吹绿了华夏的土地 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而今 家乡 是母亲道道皱纹里流淌的快乐 是父亲眉梢上的喜悦和醉意 是孩子童年里美好的记忆 看 一栋栋 雕梁画柱的红砖瓦房里 洋溢着温馨和甜蜜 一条条 笔直的柏油公路 伸向村庄、伸向未来、伸向富裕 一座座 街心公园 鲜花绽放彩蝶嬉戏 张张笑脸 充盈着欢乐与惬意 一片片 果实累累的采摘园 到处是欢声笑语 人们播种的是希望 收获的是幸福 品尝的是甜蜜 听 一串串 甜美的音符 飞过丛林,穿过河流 缭绕在家乡的角角落落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篇二:家乡的小桥作者:柳芽儿眼前的小河依然碧绿清澈 在阳光的辉映下漾起春波 微寒的风儿迎面吹来 波光粼粼中倒影着那熟悉的小桥 河边的垂柳如妙曼的轻纱舞姿婆娑 偶见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柳林中穿行而过 留下阵阵嬉戏欢快的鸟鸣 那优雅的大白鹅已经有了先知先觉 全然忘却了陡峭的春寒 迫不及待地跳进碧水中与自己的倩影调情我徜徉在家乡的小桥上 眼前不断有儿时的梦幻闪现 曾经在这里嬉戏打闹 那飞溅的水花在阳光的辉映下 渲染着五彩缤纷的童年 曾经从水中泅渡过这小桥 去邻村的瓜园偷瓜 在肚腹滚圆的兴奋时刻 还不忘为熟睡的大爷画上八字胡须 曾经和心爱的姑娘在桥上定情 那甜言蜜语醉倒了桥下的鱼儿 它痴痴地停在那里忘却了摇头摆尾如今再伫立这故乡的小桥上 水中倒影的我已是两鬓霜染 悠悠岁月带走了多少美好的回忆 重返家园的耄耋老者 愿在有生之年守在这家乡的小桥畔 尽享春夏秋冬的四季美好 安度夕阳余辉下的幸福晚年篇三:家乡的小河作者:段宝林家乡的小河 早已干涸 可它却真切的 储存在我的记忆里蜿蜒盘旋 就像白玉 清澈见底 宛如琉璃河底的石头 方 圆 尖 扁 形态各异 红 黄 蓝 绿 颜色艳丽常有小孩 穿着开档裤 在河里拾捡 将捡来的石头 铺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有落差的地点 河水常冲刷出 水塘儿一些 顽皮的孩子们 常来游泳嬉戏 飞溅的水花 尽情地传递欢声笑语 美丽的姑娘们 常来河边洗衣 节奏明快的搓衣声 和银铃般地笑声 回荡田野 偶尔还能看见 村里的牛羊来河边饮泉 甘甜的河水 不知 养育了多少牲畜 灌溉了多少农田夜间来河边听取 呱呱的蛙叫声 应和着 哗啦啦的流水声 那就是一首动听的 乡村夜曲曾经奔流不息的 美丽小河哟 你到底为什么不见了篇四:家乡的楼房作者:雄鹰翱翔家乡的楼房 雨后春笋般的拔节生长 一排排一幢幢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旁 好似珍珠翡翠闪闪发光家乡的楼房 是父老乡亲们抒写的诗行 几十年的心血一辈子的梦想 铸成了坚实的地基 支撑起房屋的脊梁家乡的楼房 有着村姑一样的脸庞 因为你的美丽 吸引了城市羡慕的目光 在你的身旁有了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家乡的楼房 宣告了新农村的繁荣与富强 现代文明走进了寻常人家 每家每户生活在梦幻天堂 孩子们唱起欢快的歌谣 幸福的歌声在乡村回荡篇五:回不去的家乡作者:口号节日一贫如洗的书生 长途劳顿回到家乡 满含热泪回到家乡节日的家乡欢快无比 更是一个世俗的盛宴 乡亲们阿姨奉承地叫着 大大小小的官职 乡亲们卿卿我我地议论着 老板们的钱财多少 乡亲们指指点点地说道说道 轿车的豪华房子的豪华我站在村口 不敢认儿时的伙伴 他们不好开口叫我什么 我更不好开口叫他们什么乡亲们也有小楼 乡亲们也有牛奶 乡亲们也有纯净水不要谦虚要上家谱的 乡亲们高兴地问 你什么官职 你多少钱财 你房子车子咋样 准备回家建房吗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7393533我拽着口袋里仅有的 几张零钱。

3. 关于家乡变化的诗歌

乡愁

六十年不变,是那淡淡的乡愁,多少年念念不忘的,是回家的渴求。

回来了,带来了游子渴望回家的感情

回去了,带走了属于祖国母亲的那一份念念的黄土,那份乡愁

思念,源于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思念,发自于内心的那份渴求

爱啊,超越民族,跨过河流,情啊,那一份份黄土,一份份乡愁。

有人说,这是剪不断的思绪。弄不清的忧愁

有人说,那是思不断的情啊,期盼又上心头。

乡愁是雨啊,乡愁是愁,思念源于故土,想念源于乡愁。

爱到深处才会明白,思念是刀啊,但再锋利的刀也割不断乡愁。

离家的人深深的怀念,怀念故土,怀念情由,一切的想念来自内心

游子的内心时刻有着对故土的渴望,有着那份淡淡的乡愁。

4. 描写家乡变化的诗歌

家乡

童年

家乡是一部

美妙的童话

朦胧中阅读

生出朦胧的牵挂

多少个黎明迎旭日

盼阳光 呵护枝头嫩芽

多少个黄昏送夕阳

邀晚风 轻轻吹拂这山旮旯

成年

家乡是一部

美丽的风景画

折叠起是人生的行囊

展开是文明的佳话

曾经梦中泼墨

描绘山乡一片片彩霞

旅途挥毫

勾勒富贵花开沟沟叉叉

如今

家乡是一杯

淳香的茗茶

滋润憧憬的焦渴

化解跋涉的疲乏

花开花落

赤子的脸膛

更加容光焕发

岁月老去 清纯的茶香

伴随海角天涯

5. 《家乡的变化》作文(要符合小学五年级作文的字数,我要最短的)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电话什么的都有了.可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谈笑风生.一个说:“还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政府的功劳哇!我想:假若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SOSO用户 回答时间 2007-09-28 21:34Q友评论 不错!格兰威尔 评论时间 2007-09-29 19:08 很不错!格兰威尔 评论时间 2007-09-29 19:09 你是5年级的吗 阳光米奇 评论时间 2007-10-11 19:36 谢了,正需要 某处有某物 评论时间 2007-12-27 21:41。

6. 急需小学作文家乡的变化我要写这篇作文,但我觉得家乡并没什么变

我家的变化 1994年正月初十,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出生啦.阳光明媚,和风轻拂,在爸爸妈妈爱的海洋里,我快乐地成长着.现在,我已经是一个读四年级的九岁女孩了.常听大人们说“这个世界变化真大”这句话,其实,我家的变化那才是真正的大呢.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学校里的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我家最初居住的地方,是学校里的一栋两层楼房.这栋楼房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屋顶的红瓦就像我们幼儿园小朋友站的路队,歪歪斜斜.有的地方还缺了一块,用黑色的瓦塞着,让人看了特别不舒服;墙壁是砌得整整齐齐的红砖,从远处看,好像是许多方盒子叠在一起,可是走到它的面前,那些红砖都像腐烂了似的,用手一摸,就会掉下一层红色的灰土.爸爸告诉我说,这房子的历史长着呢,有二十多年了,现在它像一位老爷爷一样老了.我们住在一楼,房子很小.家里的东西就像不听话的小朋友一样,总是挤在一块,让人觉得乱糟糟的.每天,妈妈一煮饭就让我出去,要不然,油烟会让人受不了.到了春天,地板上会冒出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可让人讨厌啦.我的布娃娃白白的脸上都长满了小小的麻子.妈妈说,那是霉斑,全是小水珠使的坏.从那时起,我就恨透了我们居住的房子.有一天,爸爸拉着我的手,指着一群忙忙碌碌的建筑工人说:“我们就要有新房子罗!”我听了,心里特别高兴.高兴地叫起来:“我的布娃娃有新房子罗!”不知过了多久,我们就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这栋四层楼的新楼房可漂亮啦!雄伟、高大、美丽、漂亮.什么好的词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我的家是三室两厅.墙壁刷得雪白雪白,地面铺的是瓷砖,又光滑又干净,我每天都可以光着脚丫在上面开心地玩了.房子里的东西摆得整整齐齐,再也不挤了.我把我的布娃娃放在铝合金阳台上,让她天天晒太阳.妈妈再也不唠叨油烟呛人了,煮饭的时候,我就在客厅里玩,要不就看动画片.在春天,妈妈再也不用为小水珠发愁啦;夏天呢,我们全家都睡在地板上,电风扇一吹,一觉睡到大天光;秋天的时候,我们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接到家里来,一起过“神仙”日子;冬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打开空调,窗外雪花飘飘,屋内暖意浓浓.今年的一天,我放学回家,打开门,看见客厅里摆着一台金光闪闪的大电脑.我不禁高兴地叫了起来.不久,我就跟着爸爸学会了上网,到了星期六星期天,我就和爸爸上网看故事、看动画.一次,爸爸问我,世界上什么变化最大.我想也没有想,就说:“我家的变化最大!”爸爸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那你说说,我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爸爸看我想了很久也没有回答上来,就说:“其实,这都是***的功劳!”我听了,大声喊了起来:“***真好!***真好!”爸爸看着欢乐的我也大声说:“中国***真伟大!”。

7. 关于家乡、校园变化的诗歌急~

大千世界,每时每刻在变化,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8. 描写家乡变化的儿童诗

【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

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

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统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

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

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本题共二首,是作者于天宝四载(744)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回乡偶书(2) 原诗: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

“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

9. 赞美家乡变化的诗歌

1.《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人日思归》南北.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渡桑乾》唐.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9.《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1.《乡思》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2.《送率府程录还乡》唐.杜甫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妄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13.《和魏仆射还乡》唐.张说 富贵还乡国,光华满旧林。

秋风树不静,君子叹何深。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众芳摇落尽,独有岁寒心。 14.《送邬三落第还乡》唐.钱起 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

十年失路谁知己, 千里思亲独远归。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

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名宦无媒自古迟, 穷途此别不堪悲。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15.《故乡除夜》唐.周弘亮 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

非唯律变情堪恨, 抑亦才疏命未通。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

诗成始欲吟将看,早是去年牵课中。 16.《故乡杏花》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7.《江外思乡》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8.《乡居》唐.陆游 客问乡居事,久居君自知。度桥徵士悔,过社旅人悲。

社散家分肉,农闲众筑陂。墙东新洗竹,我亦补藩篱。

19.《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0.《思故乡》宋.文天祥 天地西江远,无家问死生。 凉风起天末,万里故乡情。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