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篇以诗经名句为题材的散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人生路漫漫,世变多百罗,不堪回首的永远是曾经,莫要回头。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尽管你心伤悲,却没有人有义务倾听你的伤悲。

时间会让我们成为这样的人:懂得如何照顾自己,拥有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的判断并不后悔,不常倾诉,不被廉价的情感和言语煽动,自己的苦难自己有能力消解,在事情处理妥帖后能尽情的享受生活,很少表现出攻击性,因内心强大而生出一种体恤的温柔。

与君共勉之

2. 诗经作文 以诗经为题写一遍1500字的作文

穿过《诗经》的河流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失传的影子,和保留自由的灵魂?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礼仪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模糊了你的玻璃镜片。《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里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可河边的植物却是极其著名的,它叫做蒹葭。这是一种和爱情有关的植物。我们无法忘记它。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3. 诗经采薇写散文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4. 关于诗经的作文200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采薇》全诗三章,前三句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初生发芽到嫩枝柔条再到老尔坚硬,写出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忧心的思乡之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野豌豆苗啊,你发芽了,出生了,回家啊回家!我们顾不得回家,这是为什么呢?“靡室靡室,猃狁之故。”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妻离子散男旷女怨。因为猃狁入侵,害得我们想好好坐上一会儿的也不行。“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豌豆叶长大了,枝叶柔嫩,回家啊回家!心里的忧伤如火在烤,没吃没喝,采薇充饥。守边的事未完,难以带信问候家人!野豌豆枝长得粗壮刚健了,回家啊回家,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坐下来,心情忧伤得了病,我还是回不了家。!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棠di花起兴,写出征战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车?是将帅的军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大兵车起驾,战马高大雄健,一月多次行军,岂敢定居?驾着四匹威武强键的雄马,将帅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四马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威武神气,兵士弓箭装备精良。“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日日警踢戒备,猃狁强大猖獗。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和周军队的气势和军威。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将帅、遣戍役,守卫边疆,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而且妥贴。

5. 关于诗经写一篇文章

《诗经里的动物》 欣赏诗歌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是言人人殊的事。

白居易教导我们说,诗歌要老妪能解,可是他的一些好诗老大妈也是读不懂的。写过诗的人都知道,但凡欲自立门派、自倡诗论的人,总是要来点离经叛道,出其不意,有时难免有为反叛而反叛的嫌疑,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事实上连白居易本人也未必遵守老妪能解的定则,但他这话的客观效果却是,令当世或者后代为此聚讼不已,从而使自己声名大噪。 《诗经》虽然采自民间,但当时的老大妈是否都能解呢?怕也未必。

老大妈能解这个对待诗歌的标准,在四九年后被无端放大——因为老大妈被天然地视为人民——使得今日许多人一看到新诗就头疼,其判决书上赫然写着三个字并打了大红叉:读不懂。不懂当然有老大妈自身的原因,姑且略过不表。

只是一些诗人为了陌生化效果,为了语言的排列组合而自创新意,这也不能一概否决。但如果仅有形式上的花哨而无内容上的动人心怀,怕是再有文化的老大妈也不耐烦去读,焦大不爱林妹妹恐怕不只是社会学问题。

但话说转来,要体味古人的诗作,非具备动植物、天文历法、职官称谓等一系列文物典章制度的知识不可。你若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苏轼的“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的星座位置都成问题,因为“天狼星”在猎户座的东南方而非西北方。

但当你将它的隐喻连在一起,如射天狼为抗西夏,就像屈原最早用在《东君》里的“举长矢兮射天狼”是隐喻灭秦之志一样,那么方位感的错误就被隐喻给替代了,科学让位给了艺术。如果我们读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碰着“虺蜮”,对于不求甚解者当然不是问题。

但遇着较真者则大有困惑,因为古人对此莫衷一是,阐释滋繁,不过你只要了解弹涂鱼的习性,再仔细加以对照,就可以解释“蜮”为何有含沙影射的作用。想起几年前有人将“七月流火”解释为暑热,意思完全相反,大概也是对古诗包括《诗经》中的天文历法了解太少所致。

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仿佛诗歌是一种万能打药,吃下它便成了百科全书。

可令人吊诡的是,现在刚好相反,你要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才可以将《诗经》读懂,至于是否能琢磨出诗味,那当然是另一回事了。孔子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照诗歌,中意诗歌的博物学作用。

而现在你不仅要懂些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还最好成为一个业余的动、植物学家,才有可能对《诗经》的了解达到登堂入室的境地。孔子虽是名师,但做他的学生要想有点成就也大不易,学生三千,贤人仅只七十二人,四十比一的“合格率”,其残酷堪比如今的应试教育。

虽然“近来世事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但我是得承认孔子的一些见解,的确远高于后世那些跟屁虫一样的阐释者。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这样决绝的话,把古代的知识分子推到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即便你对知识抱有罗素意义上的纯然热爱,求知的渴望达到了对未知世界加意喜爱的地步,也无法完全做到什么事都知道。

立下这样的高标,使求知者步入人才济济的“耻辱”殿堂就是必然的。儒家的一些大人物喜欢把话说得非常满,自己做不到,但可以限制别人去做,这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成功,比如“存天理、灭人欲”。

把自己搞废了不说,似乎把全体人民群众都搞废,变成了他们的终极理想。对于喜欢说“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苏格拉底和蒙田,他们有可能被儒家送进庠序里接受“三百千千”的再教育。

我不是白居易的追随者,也不认为老大妈看得懂是所有写诗者的动力。休谟说趣味无争辩,从消极意义上看,这是诗歌欣赏的最佳排除法。

趣味的确是个众口难调的东西,我们很难想像全世界人民都喜欢一首诗,争嗜一道菜,而别无分号的窘境,只能为此感到悲哀和恐惧。古人用关睢来像征后妃之德,虽然这个解释在我看来很无趣,但也可聊备一说。

不过你用这一说,来束缚我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且认为只有这种说法才是唯一正确的阐释,还要拿这答案来考试,这便是我反对你的因由。 我惊叹于年轻的林赶秋兄,在如今这浮嚣的世事里,如此淡定坚执,他特出的艺术赏鉴能力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本书里可谓相得益彰。

当然如第一篇里将俞平伯的曾祖父俞樾错为祖父,这些都只不过是瑕不掩瑜的小毛病。他在说到苍蝇时对周作人的不同意见,尤其令我欣赏。

老杜准备从外地回成都草堂的时候写道:“侧身于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这不是可以拿来形容一直息隐都江堰的林赶秋吗?说到“息机”成隐,韩偓《欲明》一诗又说:“忍苦可能遭鬼笑,息机应免致鸥猜”,让我想起李商隐的:“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鸳雏竟未休”。这些动物都是拿来人开心的,状喻人事的替代品。

说到底,人毕竟自我中心的物种,这样你就好理解《诗经》里动物所具备的人事意味了。柏拉图在《政治家》中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要证明任何真正重要的事物而不使用例证很难。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在梦中观察事物,以为自己完全认识这些事物,然而,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不只是赋比兴的诗歌手法,使得诗人们频繁使用动。

6. 要一篇关于诗经的赏析文章

《桃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桃夭》属于汉唐古典舞,表现了姑娘待嫁的心情。

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看过这样的舞蹈不禁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

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正如诗经中《桃夭》所展现的一样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整个作品中完全展现了待嫁女子的羞涩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239306531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随着充满待嫁少女梦幻气息的汉唐古典舞《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

少女们轻盈跳跃着,如同桃之精灵一般,整个舞蹈充斥着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取自《诗经》的舞曲《桃夭》中待嫁少女艳若桃李的面容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四月盛开的桃林之中,妙龄少女们嬉戏玩闹着,少女的清脆笑声伴着桃花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着生机活力的舞姿如同枝头桃花般在这美丽的世界怒放。

粉绢白衣和粉嫩的妆容,待嫁少女那娇羞的眼神,掩面时流露出的女儿家的羞涩……被舞者们用完美的舞姿一一演绎,伴着的曲调如行云流水般素洁高雅,紧跟而后的快板却表现了少女们独有的调皮与活泼,明媚的眼眸、红扑扑的少女羞脸庞伴着那身桃色绢裳,观者无一不被这桃树精灵所吸引。 舞者们挥舞着桃色透明的衣袖,粉纱翩翩,在一片片桃花花瓣中蕴藏着的是少女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期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美丽如桃花的少女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有着最最美好的想象。

我作为外国语文娱部部长,在迎接学院50年校庆之际,选择了《桃夭》作为表演节目。在排练过程中我作为这支舞的负责人,对《桃夭》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作为汉唐古典舞标志性的动作——抛袖和翘首折腰在《桃夭》中频频出现,在舞者们翘首折腰的动作中,少女们一颦一笑被刻画的淋漓尽致,更让人感受到了独属于少女的那种妩媚,就像四月盛放的桃花,在舞动中让人嗅到了春的气息。 “翘首折腰”这一动作表现在以舞袖、折腰为主题动作的艺术舞蹈中,注重腰功与袖式的变化, 以柔软的腰功显示舞蹈魅力。

随时有快节奏的技巧表演昂扬的气势, 但其基调是柔美轻捷长, 色彩明丽, 极少萎靡, 颓废的情绪。以《桃夭》、《踏歌》为代表的汉代舞蹈具有上述的风格特征, 一方面体现了汉代兴盛向上的时代气息, 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了这类舞蹈的主要观众———皇室贵族、文人文士的欣赏趣味与审美要求。

在服装的制作上,我们以原版的服装作为模板,花费了1300元做了衣服,可以说几乎和原版里的衣服一样,一手是水袖,一手是手绢,但排起舞来,水袖和手绢并不是十分容易就可以甩上去的,其实还要求舞者手臂的力量和技巧。并且这个舞蹈排练起来对队形和前后间距的控制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台和站错位置的现象。

并且在个人技巧方面也要求很高,尤其对主舞的要求更是很高,无论对身形,还是柔韧度和个人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音乐上,伴奏和旋律充满了唐代时期的特征。

7. 、《诗经》与先秦散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编成于春秋时期,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代表了2500多年以前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共160篇。《风》、《雅》是反映周朝政治衰乱时期社会生活的作品,又称“变风”、“变雅”。

雅本是乐曲名,分“大雅”、“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是赞美诗,是祭祀时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

8. 一篇关于拥抱诗经的作文

关于拥抱诗经的作文

《永远的蒹葭》

一茎清渺的秋歌,楚楚地飘向水之湄,任百年又百年的白露,在你的瞳仁深处开成两朵亭亭的白莲花。

清寒的季节轻愁的你,在孤雁斜飞的水中央,寂寂拭泪。

一抹淡蓝色的忧郁,辗转着飘在水里,一遍又一遍的漂洗你那件水袖霓裳。纯白的芦苇花在十一月的天空中飘洒,于水雾迷茫的伞中频频回顾,你憔悴的背景有些象梦了。

风独自在上游的烟霭中静静地轻叹,千年,万年,读不懂的哀愁远在天涯,近在水一方。

无奈的心绪无奈的你,在低回的长歌中唱不尽清秋的浸骨忧伤。

缠绵不绝的秋雨在风中惆怅,你苍苍的来路和茫茫的归路,尽已被水阻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漫漫一个秋季,你就反反复复倾听南去大雁留给你的那张旧唱片。

一世未了的情缘是一世未了的梦,在清冷的水路中感知,泠泠的弦音不绝如缕的从上游漂来,放开注定会使你痛苦,而捞起注定会使你更痛苦。

散去白色的霜露,散去蒹葭苍苍的你。一袭西风款款地悄然卷帘,一把竹椅,一杯淡茶静止在夕阳中,

摊开的那本《诗经•秦风》,在窗前默然无语,凝眸远天的一片水雾迷蒙,再也不忍翻过最凄美的这一页。

9. 急啊,高手来啊,有关诗经的作文怎么写

诗经.采薇 改写

四季轮回,花落花开,薇菜的新芽已长大,那盏灯还在遥远的地方亮着,每一条路都能通向我的家,可我不能回家。我幻想着回去吹熄它的等待,一幻想,就幻想了一年啊!一年啊!我与猃狁厮杀在天涯,当着一个忙碌的杀手,不曾静止停下,只为了不断与猃狁厮杀。

花落花开,冬去春来,柔嫩的薇菜刚刚舒展出嫩绿的新芽,试图绿了田野山坡,还有那条冰封了的小溪,有盏灯在遥远的地方依旧亮着,一个温柔的杀手在夜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寻求喷发,泥泞的村庄,不触即痛,所有的日子长满荆棘,苍耳与泪水。防地如海,潮汐澎湃,我在一条风雨飘摇的船上,举目茫然,我有着鸿雁要传书信,却不知该让它飞往何家?

薇菜已老得长出了杈枒,你坐在我思念长廊里那漫长的尽头,转眼被雨雪风霜所刻画了的又一个十月所覆盖。王国的战事铆紧了我的双脚,夜继日、日又继夜地压逼,心里模糊疼痛清晰,我怕那火熄灭那花凋落,从此让他乡埋葬了我的青春。

睡梦里我听见一朵花开放的声音,芳菲棠棣花;马儿踏过冷酷的河流,风儿撩起战袍,星光呼啸,一堆火焚烧的声音,一座城倾覆的声音,荒烟迷乱的岁月,谁能苛求安居。只要一把刀,我便要让那来犯溃败逃遁。

华车徐弛,盔甲刀剑满裹的威严容颜,一呼百应。战车、马儿、鱼皮、箭袋、雕弓,重复着邂逅的烽烟。负戟的卫士,从不卸甲。我冷冷的守侯,那烽火的燃起,号角的呼唤,准备着随时的出击。

终于,我累了,请许我不再奔跑,我持戈的兄弟,可记得故乡青青的杨柳吗?记得你踏过的土地落过多少相思的泪水吗?记得你的血留在哪一片泥泞吗?记得远方的树下有盼望你归来的父老乡亲吗?

我奔向了沉筏千百个日夜的思念,不过却已是苍颜白发。

忆得曾经离去时,杨柳的微笑微风的抚摩太阳的温暖,依稀如昨;而今归来,沉重的一脚,却不知另一只的归宿,忘却了沾尘的破牖,有血与泪的残花。零露兼葭,我回来了,什么都没有,我空伸着我的双手——

任漫天风雪覆盖我的心伤。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