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写秋天的树叶的作文

当第一片枯叶落下,当天气开始转凉,我知道,秋姑娘已来到我们身边.我走在公园里,一片片树叶随着秋风落下.这时,一片枫叶落到了我身上,它红得是那么耀眼,那么鲜艳,就像燃烧的火焰.它在风中飘舞时,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古诗.枫叶可真美啊!【作文开头就这样充满诗意,没有一丝语病,了不起!】阳光在枝间调皮地跳动着,一把把精致的“小扇子”轻盈地落了下来,原来是银杏叶.银杏叶的颜色可多了,有的绿中带黄,有的半黄半绿,有的金黄金黄的.它就像一把把小蒲扇,扇去了炎热的夏天,扇来了凉爽的秋天.树叶落得多了,树下如同铺了一层金灿灿的地毯,踩上去软软的,舒服极了.银杏叶的叶脉在哪呢?我左看看,右看看,却看不到.这可真奇怪呀!橡树的叶子也已由绿转黄,它的形状很普通,但叶脉很清晰.它们不停地掉落,积在地上形成了厚厚的“地毯”.不断有叶子落下并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梧桐叶长得很像枫叶,颜色也是火热的红色.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欢快地从枝头跳下,到了地上就挨在一起窃窃私语.胡杨树的叶子可神奇了,一棵树的叶子形状各异,但全都是黄色的.有的叶子像一把小蒲扇,周围有排列整齐的锯齿;有的又长又窄,像晒干的小鱼干;有的是标准的菱形,周围又滑又平;有的也是菱形的,但周围都是参差不齐的锯齿.摇摇树干,许多叶子纷纷掉下来,可以带回家去收藏呢。

2. 写叶子的诗

漫步于落叶的小道,常忍不住酸楚,感叹无数,那些风花雪月的时光,诗和歌的路途,原来如此短促。生如叶般,一年一年,一日一日,挂在枝头梢端,繁了,密了,落了,散了,一辈子也就轻轻悄悄地走过了。

我是一片叶子。象每天一样我立在枝头。丝丝的凉风不觉让我抱紧了自己的双肩:我发现自己老了,我的身子已不再与相偎的树枝紧紧相连,我不再渴盼那有风的日子——我惬意的随风快乐的起舞,我发现我要飘逝了,飘逝在这个累累硕果,缕缕麦浪稻香的秋天。。。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掩盖了象我一样快要随风飘逝的叶的凄凉。我发现我面对的是坠落——那无法改变的叶的命运。

我静静地站在枝头,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我是一片秋天的落叶,我随风满天飞舞,看平凡的人生,看完美的结局。

3. 写叶的诗歌

瓠叶 【先秦】诗经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和杜录事题红叶 【唐】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醉中对红叶 【唐】白居易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题桐叶 【唐】杜牧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叶因题归燕诗。

江楼今日送归燕,正是去年题叶时。 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笑筵歌席反惆怅,朗月清风见别离。 庄叟彭殇同在梦,陶潜身世两相遗。

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 休指宦游论巧拙,只将愚直祷神只。

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 落叶送陈羽 【唐】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闻吹杨叶者 【唐】郎士元 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 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题殿前桂叶 【唐】卢僎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

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红叶 【唐】罗隐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落叶 【唐】齐己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

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

昨日繁阴在,莺声树树春。 闻落叶 【唐】齐己 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

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

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题落叶 【唐】司空曙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

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

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落叶 【唐】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 【唐】王周 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

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陨叶 【唐】无可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

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

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红叶 【唐】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叶落 【唐】吴融 红影飘来翠影微,一辞林表不知归。

伴愁无色烟犹在,替恨成啼露未晞。 若逐水流应万里,莫因风起便孤飞。

楚郊千树秋声急,日暮纷纷惹客衣。 落叶 【唐】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蕉叶 【唐】徐寅 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

只因青帝行春罢,闲倚东墙卓翠旗。 岳州看黄叶 【唐】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画堂春 【宋】张先 外潮莲子长参差。

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

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浣溪沙 【宋】欧阳修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

托腮无语翠眉低。 清平乐 【宋】晏殊 秋光向晚。

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

雨后青苔满院。萧娘劝我金卮。

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节老,人生不饮何为。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占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4. 求关于叶子的诗歌和文章

叶子的梦 叶子轻轻的守侯 怕它碎掉 不敢触碰 把它藏在最隐蔽的角落 叶子看着风 看风中摇曳的钟 一声一声的鸣 数着阳光的伤口 眺望着远方 等待最初的梦 叶子的梦 只想归根 叶子黄的时候 他痴坐在窗台前 捂住泪水的面颊 望着外面苍白的天空 深深忏悔过去 他的季节呢?他入梦的季节呢? 叶子黄的时候 他痛苦回忆寻觅失去的美丽 谁不会同情可怜他 舍弃点滴真诚 叶子黄的时候 没人记起他 存在和消失对于所有人来说 只是一个被遗弃的告终 他的心情始终一直空缺 我是生长在中华之上的一片叶子 我长得小 我的爱也很小 我的爱从生我的枝条开始 象一个发蒙的孩子 用蜡笔写下第一个绿色的一 我本以为我的生 就这样被决定了 也许终我一生 我都不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 但现在 我的生 更象一只闭上绿色眼睑的眼睛 我开始内视 我看到了身体中的血管 我的叶脉 经过再远的路 也和根部连在一起 如果没有意外 离根部最近的地方 将是我的葬身之地 我闭着眼 抖落身上的雨水 感谢雨 感谢春天 我是生长在中华之上的一片叶子 叶子的风姿 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

我望着它,它也望着我。 叶总是微微的摇摆着。

我很好奇,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 “我想飞。”它说。

“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 “看着吧。”

它纯纯的笑着,不再说话。 叶从春天摆到夏天,执著热烈。

我感到诧异:“为什么?一季的时间你已长大,应该明白了……” “可能吧,”它望着天际,轻轻叹出一口气,“一季的时间使我懂得叶永远无法像鸟一样飞翔,可我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去飞。 有时,明知是不可能的,但无法自己,不是吗?” “既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又怎么会无法停止呢?”我糊涂了。

“可能,是因为在我心底,还想着飞翔……”它朝我笑笑,笑容里含着一抹淡淡的悲哀…… 秋天到了。 我望着摇摇欲坠,即将凋残的叶子,说:“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你还追逐着那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 “是的。

”叶抬起头,眼里焕发着不可抑制的光彩,“你知道吗?人,现在我很快乐。” “快乐?” “嗯,这段时间,我明白了许多。

我在这树梢头看着许多人来来去去,忙忙碌碌,却一直无法得到满足,你知道为什么吗?” “是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 “不,是因为他们在追求‘结果’的同时,忽视了‘过程’。 要知道,‘结果’的欢乐是由‘过程’带来的。

没有‘结果’的‘过程’固然可惜,但没有‘过程’的‘结果’却更为可悲……你明白吗?” 我轻轻摇了摇头:“你……究竟想和我说什么呢?” 它再次展开了笑颜:“我正品味着过程啊!” 冬天,到了。 我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窗前。

忽然,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干瘪的叶,在飞! 时间如同停流了一般,它用身子散发出年轻时的光彩。它离开了树的怀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

虽然是如此简单的动作,却舞出了风姿,舞出了韵味,舞得比鸟更轻盈、更动人……它更像一位吉普赛少女,虽然衣着陈旧,裙袄破损,却舞得意志飞扬、旁若无人,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那是平静的热烈,超脱的欢呼!空际间划过一圈一圈的元户,那是生命的轨迹…… 突然,像是风中的精灵在开玩笑,一阵疾风刮起,叶失去了平衡,像一只折翼的黄蝴蝶,在空中翻腾着,在坠地前作着最后的努力。

最终,“蝴蝶”飘落到了地上,夕阳将它染成了金色,如同天边即将逝去的火烧云…… 泪,从我的眼眶里缓缓淌了下来:“你的梦成真了,但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等待,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你……不后悔吗?” 它没有回答,依旧是静静的微笑着,渐渐的,合上了眼睛……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在白色的天国里,天使奏着圣歌,叶子安详的飞舞着,留下一道道闪亮的痕迹…… 有一个声音在说: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 秋天的叶子 窗外,叶子开始坠落了,如雨声般轻轻震响我的心。

是秋天到了吧,合上书本,我默念道。一时间竟有些惘然若失了。

是的,我钟爱春与夏。春天的山野,温润的泥土,招摇的野花,潺潺的溪流,清脆的鸟鸣,浣洗过的青山,细雨后的白云,一切都让我感到惬意。

夏天呢?夏天就像一个热情的姑娘吧,眼光炽热,如太阳。有些羞涩,如满池嫣红的荷花。

又有点调皮吧,如深夜里叩打屋檐的雨。 如今这一切都要隐匿了,就让今夜成为最后的祭奠吧,我想。

放下手边的书本,推开木门,踏上虫鸣声声的小道。月光从天空中潺潺流泻下来,很宁静,又有些冰凉。

道旁的草尖上凝结着露水的身影,只是,有些枯黄。临近我住的地方,有一条小溪,汀草在微风里轻轻呢喃。

或许,它也感觉到一丝悲哀吧。岸边的小船正在酣睡,梦里或许会有采莲女子澄澈的眼眸,或许,也会有岸边深情的呼喊,如莲叶间泛开的涟漪。

只是,一切都已成为过往了。 走过古老而喑哑的小桥,斑驳而弯曲的小路蜿蜒。

半山的树林何时来到我的眼前,我已无从考究,却突然陷入无边的秋色里。 这让人憔悴的秋啊,这无边萧瑟的季节。

就这样挂在枝头上,赤裸裸的,没有任何一丝掩饰,没有一丝怜悯。往日的林间,片片翡翠在枝头闪烁,饱满而青翠的灵魂,凝聚了春日的雨水,夏日的暖阳。

而如今,却为何,片片苍黄,。

5. 写叶子的诗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天堂之叶,羽翼之风频隐月。任意飞翔,跌落尘埃和土香。

倾心一瞬,秋过千回推我陨。锦字浮灰,何处楼台坐翠微。

其二:

伤心之绿,漠漠平林憔悴去。照影微黄,篱畔随风不尽香。

浮华转瞬,未许眉结身已损。底事成灰,来日春风切莫吹。

七律 :祭叶子

如何一碧堕无声, 未染轻霜已化萍 。

曾向柘枝矜素鉴, 亦从迁客慕莼羹 。

蝉嘶乍响闲庭静, 溽雨初晴老树明 。

纵使东风频顾我, 也应无计伴伊行 。

6. 关于叶子的诗

1.叶子长久地生长在树的心中

只是因为在寻找适当的季节而已

枝干孕育出嫩牙

嫩牙长出一片片新绿

那是树的心经过严冬的洗礼后

向世界证明叶子还是和自己在一起的

2.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

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

3.三目先生咏叶的诗句

叶 の 回报

看着

片片剔透的树叶

在欢愉中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欣喜

大自然赋予我

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丽

凭着

秋风的劲力

挣脱了

历尽四季的枝头

惬意

自己可以如愿地

一路奔向你宽广的怀里

寒风飘雪中

我不断地积蓄着能量

在冰封的枝头

只为了春天来临的一刻

暖日细雨中

我绽裂裹附的薄衣

在单调光秃的枝头

吐露出一芽迎春的嫩绿

骄阳浮绿中

我贪婪地吸取你的养分

在虫害侵蚀的枝头

依然生机旺盛成浓密的青荫

霜冷露重中

我娇艳地泛起了羞红

在壮实的枝头

成熟使我更加丰韵和厚重

我的诞生到坠落

不是毫无意义的自然归宿

是我回报大地母亲的永恒心愿

是生死轮回的谛要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关于树叶的诗

说 “ 木叶 ”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