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字读:[yì]。释义:城市,都城;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邑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康熙字典:

  《说文》:国也。《正韵》:都邑也。《释名》:邑,人聚会之称也。《史记·五帝纪》: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周礼·地官·小司徒》: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又《载师》:以公邑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注:公邑,谓六遂之馀地。家邑,谓大夫之采地。

  又王畿亦称邑。《书·汤誓》:率割夏邑。《诗·商颂》:商邑翼翼。

  又侯国亦称邑。《书·武成》:用附我大邑周。《诗·大雅》:作邑于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