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洪杰

曾,认识这个字,读zēng,céng。甲骨文状的上下结构,外观为上部有蒸汽上升,下部有孔的圆形物体,是目前用来蒸食物的笼屉。甲骨文形状下多了一个壶(壶)。篆书整理好后,就写楷书了。是曾赞[zèng]的原创文章。大致有碗、盆、壶三种形状。最初用于蒸食物的带炉栅的陶器。

曾子(子元)的演变

一,曾一词的由来

陶瓤是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发明之后出现的一种炊具。陶赞的发明,使人类既能吃蒸食,又能吃烤熟食品,造福了子孙后代。陶器甑在中国的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都有出土。最早的陶罐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

陶赞(曾)

半坡遗址出土陶甑(曾)

各种形状的陶制容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底部有一个或多个圆孔,这样蒸汽就可以通过圆孔来蒸食物。当人们第一次在甲骨文上记录这种炊具时,他们只画出了炊具的外观,底部不规则的孔和从中散发出的蒸汽。西周初年的金文,下面加了烧水的壶的形状。然后,经过篆书和隶书的演变,楷书书写了一次。后来为了强调是陶制的,加了瓦字写反驳。

随着制陶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这种陶灶进行了改进,并改名为[y ǐ n]。器皿的形状是顶部的器皿和底部的三脚架用腰连接,使用时箅子放在腰上。

曾(赞)与丁(大汶口文化)

现在,海南的黎族同胞还用手工制作陶甑,用来蒸饭。同时,还有用坚硬的杉木或竹子制成的甑。大部分人都不再用陶甑蒸饭了,甑变成了竹、木或金属做的笼子,甚至直接用电饭锅蒸饭。

二,曾子的引申意义

《说文解字》认为曾,字之易(曾,引申之意)。由于许慎从未见过曾的甲骨文,对曾的解读难免有错。

(a)发音为zēng

1.用甑蒸食物,向上蒸,引申为上升和高举。(1)屈原《楚辞九葛东君》:逸[xuān]飞至翠曾,秀其诗舞(舞如翠鸟,歌舞齐鸣,吟诗作赋)。(2)《淮南子·明兰训》:它仍在其(凤凰)曾经死去的上空,翱翔于四海之外(后来凤凰盘旋上升到高空,翱翔于四海之外)。

2.甑放在壶上,壶盖放在壶上,引申为叠加和相加。《孟子·对儿子说·第十五节》:所以,忍耐是曾轶可力所不及的(从而刺激他的心智,使他有耐心,增加他所没有的能力)。此义之后,文字增多,可能是因为壶、壶盖、曾都是泥做的,所以旁边加了一个泥字。

3.壶、曾、盖依次向上叠放,一高一低,寓意人际关系中相隔两代的血缘关系。比如曾祖父,曾孙。

(2)读作éng

1.壶、甑、盖依序摆放,意为重叠堆叠。(1)《管子·卫青E》>:虞之王,烧曾聪[sǒu],杀群民,以为利民(虞舜时代,烧积杂草,消灭各种害民之事)。(2)《淮南子》:魏阙高,天高,加了楼。拟位于昆仑(宫阙高,连着青云,建筑如昆仑般层层叠叠)。(3)杜甫《王越》:曾云和飞鸟在我紧张的眼前来回飞翔。都生于胸中(层层白云,清扫胸中沟壑;飞回鸟群,飞入景点)。这个后义书写层,形声字,简化字书写层,认识字,失音字。

2.空成量词。《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九曾台起于累土(每堆土上建九层台)。这个意思,后写层,简化为层。比如一层楼。

3.食物蒸熟后,曾(赞)的功能就变成了过去式,变成了时间副词,表示过去发生过、经历过、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春秋闵传》:庄公在世时,乐曾在宫中淫乱(庄公在世时,仆人邓锡乐在宫中淫乱)。比如曾经,似曾相识,不曾,不曾。

4.已经过去的,无法改变的,引申为无奈。怎么会呢?不要。《论语》:曾说泰山不如方林(真的是泰山之神不如方林有礼貌吗)?

5.延伸到出乎意料,是的。《诗经·国风·冯伟·和光》:谁指的是和光?很难抓住小木的船。谁说宋的境界远了?曾崇朝(谁说黄河很宽很宽?很难容纳一艘小木船。谁说宋国很远?一个上午就可以到)。

第三,曾的派生词。

曾的派生词都与曾的本义或引申义有关。曾的派生词读音有cē ng,cē ng,cēng,fēn,sēng,zēng,zhēn n。

(一)姓王

1.摩擦的声音。例如,猫爬上了一棵树。

(2)曾

2.层,简化字书写层,初始文字为曾,见曾。

3.山峦叠嶂。例如,我害怕。

4.白色膝盖的马看起来很有层次感。

膝盖以下为白色的马叫京。

5.没有顶盖的露台曾经是大楼的第一层,可以再盖一层。

(3)曾

6.搓,反复搓,不断搓。比如,混日子,磨磨蹭蹭。

(4) fēn

7.绝,吴语,“绝”的谐音,意为“绝,绝”。

(5)唱歌

8.和尚,音译字,原为僧伽,来源于梵文萨迦,指出男性佛教徒在家修行。比如和尚、僧尼、唐僧。

9.头发凌乱,像筑巢的柴火。如【péng】、【péng】(蓬松凌乱的头发)。

(6)正名

10.曾,第一篇是曾,见曾。例如,增加,急剧增加,急剧增加,只是增加。

1.恨,恨多次,非常恨。比如,恨,恨,爱,恨。

12.就像曾的渔网。比如渔船,渔船(渔船),拉船。

德鱼雨于

13.成圈,在丝绸上编织图案。例如,简牍(信件,古代用丝绸写的信件)和黄自(黄色丝绸)。

14.泰,古代用来射鸟的绑有丝绳的箭。比如飞箭和网。

15.骂,用夸张的词语描述事物,夸大其词。

16.Ti,曾轶,顾增国。

17.古代人们居住的地方用木柴做成,窝住。比如窝,窝【xiū】。

18.里子,玉翻新用玉,二手玉。

(7)曾

19.送人,送人你的宝贝,这个宝贝只是你过去自己的宝贝。比如给,给,给,给,捐,收。

20.赞,楚文增,陶赞。比如米线、粉条(长时间不用时粉条上布满灰尘,比喻贫穷)、粉条(粉条上绑着蒲草,用久了可以入药)。

21.桓,重用之余火。用没有火焰的炭火烤竹筒鱼,也叫鲨鱼。比如鲷鱼(把鱼放在竹筒里,用炭火烤)。

22.有山有石。比如蹲,蹲(梯田),蹲(层层石阶,引申为人生的失意)。

(8) zhēn

23.濠,濠河,又称琴头河或镇头河。有些河段叫石滚河,或者经常发生洪水,石头在里面滚。一条不停滚石的河,叫涧。

四。曾氏来源

曾(陶赞)这种陶灶在长江、黄河、淮河流域都有发现。凡掌握陶甑制作技艺的氏族部落,都可以用本氏族部落的图腾自称曾氏。他们建立了一个叫曾国的国家。后来被强国吞并,成了一个城市,叫曾益,合写。

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文峰东侧的曾故城

史载,在今天的山东兰陵、湖北随州等地,商周及以前就有曾国,考古中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陶曾(赞),说明有自称曾的氏族部落。

需要注意的是,姬姓曾国,即《史记》中的隋国,是西周初年的开国君主,辅佐、的大将南公。它的任务是警戒怀义,监视江夏(武汉)地区,并作为周朝的屏障。战国中后期,石楠建立的曾国被楚国所灭。但无史籍记载,有曾国后裔以曾为氏。所以,现代曾氏起源于曾国,姓冼,以屈列为祖。所谓“世上无一次”。

据文献记载,曾氏的来源有:

1.起源于司氏。禹治水成功后,接受了的退位。禹的儿子齐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少康封幼子屈烈于曾(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曾国。因此,这片土地盛产丝绸,也被称为丝绸之国。春秋时期,前567年,曾国被楚国所灭。曾国的一些贵族和市民以缇为姓,后至夷(西安)称曾,以屈烈为祖。

2.起源于少数民族。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有少数曾姓,但他们的父系大多为汉族。

如今,曾的人口约为730万,按人口排名第32位。

诗歌:

指带孔陶瓷炊具,

蒸汽升起来蒸熟的米饭。

菲尼克斯死于万仞,

曾的站台已经用尽。

参考资料:

1.顾《汉字起源大词典》中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学勤主编的《子渊》,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标点),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4.《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6.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念福主编,四川字典出版社,2019年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