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在烟火柳旁徘徊的人,但这不是它的本义。它的原意是美好的。它源于诗人圣人杜甫的一首经典诗,名字叫严忠诚的《徒然见之》。那么原意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读这首诗:

《严中丞枉驾见过》唐.杜甫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这首诗是杜甫在四川逗留期间写的。杜甫饱受流离失所之苦,为了躲避混乱,一路逃到四川,住在成都,他的朋友吴言就住在成都。虽然这段时间过得很惨,但诗人圣人却获得了久违的宁静。这期间,他写了240多首诗,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如《茅屋被秋风吹破》、《书香》、《江边独寻花》,而这首《严忠诚在一片荒原上的所见》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刚入蜀时,严武曾支持杜甫在蜀中担任小职,但杜甫不愿意。在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对严武的感谢,并委婉地拒绝了对方。这首诗的前两个对联回忆了彼此旅行的乐趣。当时他们一行人驾着马车一路到了郊外,在野亭边向刘要花,看春色。正是因为有了第二句“问柳寻花在野亭”,才有了后来的“问柳寻花”这个成语。

三是运用典故。以前东晋的汉斯张和何逊同舟共济,好惬意。而东汉的管宁却不甘心做官,一辈子白帽白布,过着洒脱的生活。最后,诗人以河中的云,天上的星星落笔,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中。是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向柳要花,去野亭”这首诗也很美。南宋著名诗人写过一首《阴山寺与宗禅师四季诗》,诗中写道:“前后寻花问,昏钟已过”。在这首诗里,这个成语也是杜甫这首诗的本义。

直到明朝的兰陵潇潇在他的章回体小说中诞生,他才第一次用错了这个词。小说原文是:“韩道国和赖宝两个,也没什么货,老是互相献殷勤。”从这部小说开始,这个成语就变了味,明清文学大多采用了它的后义。

目前字典上对这个成语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春光明媚,一种是风月流连。也就是说,两种意思都可以,都是对的。其实这种成语词义的引申和古今使用范围的变化,在成语的演变过程中是很常见的。成语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可以找找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