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酿皮,酿皮是处所风味较浓的青海传统小吃。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销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必定数目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致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持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快、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久。

2、兹油包子,早年由于物质匮乏,老西宁一些贫困人家自发研制出的一种面食,以炒熟的白面与剁碎的猪板油为馅,以擀好的生面为皮,捏成包子,最为考验手艺的则是做包子馅这道工序,白面放多则包子干涩,猪油放多,则馅较油腻无法成型,久蒸之后外皮容易破烂,只有白面与猪油配比恰到利益。

3、焜锅馍馍,初来青海的人,异口同声夸奖“青海人的馒头名堂多”。青海人不叫馒头,而称馍馍。“馍馍”又只是一个总称。青海农业区和半农业区各族人民常吃的馍馍千姿百态,品种繁多,如花卷、油包、油饼、曲连、油香、炉馍馍、馒头(祭祖用的大馍馍)、焜锅馍馍等等。它们是逢年过节,串亲访友经常携带的传统礼品,也是每饭难离的主食。

4、“秃秃麻食”,简称麻食,意为手搓的面疙瘩,是古代突厥人的一种常会晤食。先将面和好,重复揉匀后切成小方块,再用拇指搓碾成一小卷,形如耳朵,故俗称“猫耳朵”;最后将做好的麻食投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参加各种作料,或煎炒或凉拌或焖煮,食用办法很多。一般是放羊肉、浇肉汤,下葱蒜末、香菜末调味食用。麻食的做法比面条费工,症结是和面、揉面、搓面,因吃法讲求,富于变更而成为青海人敬客、迎宾、聚首等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明代美食家黄正一在《事物组珠》一书中说:“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饼,煮熟入炒肉汁食。”

5、油炸糕,西宁传统特点糕点。油炸糕比拟讲求,具有个儿小、皮儿薄、名堂多三个特色,其名堂品种分豆馅、糖馅。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起来都是外酥里嫩,回味无限。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