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消费习惯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消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习惯与其他人有所区别,并且对其三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现阶段贫困生的消费习惯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的消费现状令人欢喜令人愁。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法和访谈法浅析贫困生消费习惯,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2019年3月20日,《網易新闻》报道:《女大学生“裸贷”“肉偿”震惊外媒:第一批95后,已经被校园贷毁掉了》。小美17岁考上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来到广州读书,却因为陷入校园贷,被逼休学,引发了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小美家庭贫困,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父亲在外务工,贫困生的她,被校园贷毁掉了一生。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济上很容易陷入困境,这是校园贷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贫困生的消费习惯有什么特点?其消费习惯是否会影响其学习、生活以及日后人生发展呢?该怎么引导贫困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呢?基于此,我对高校贫困学生进行了访谈,针对上述问题给出对应的解答。

研究内容

1. 研究方法

(1) 理论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辩证地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贫困大学生消费习惯,进行正确的指导。

(2)访谈法:

访谈对象性别来源地消费来源消费支出消费习惯对金钱态度

ZZY 女城镇父母;勤工衣食;钱要花的值看重金钱

YKL 女农村父母;姐姐衣食;购物能省则省够用就行

WYJ 男城镇父母;奖学金衣食;买自己所需钱很重要

TYS 男农村父母;兼职衣食;购买注重价格看重金钱

2. 研究现状及其特点

贫困生是学校消费的特殊群体,占比约为学校学生的20%。贫困生的定义是每月平均生活费低于800元,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家庭,小部分是来自城市家庭,家庭经济来源少,收入不稳定。其中来自农村家庭的贫困生,父母工作不稳定,主要靠务农,城市家庭的贫困生主要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下岗等。贫困生的特点如下:经济困窘、性格偏向内向、社交能力弱等,他们的消费习惯是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不会过多的购买奢侈品。现今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物质需求的满足度越来越高,贫困生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甚至出现了超前消费的情况。

贫困生消费习惯存在的问题

1. 消费节俭,经济来源途径少

中国社会的消费习惯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提倡节俭主义向消费主义的方向发展,高校贫困生的消费习惯依旧是以勤俭节约为主。访谈可知,贫困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是衣食,他们多数会选择在食堂吃饭。其他的消费支出包括出行、医疗、通讯;消费习惯方面认为能省则省、买自己所需、注重价格;受自身的经济状况限制,贫困生消费都会拟出各种方案,选择较便宜替代品;对金钱的态度是十分看重,他们获取金钱的途径有限,主要是靠劳力和时间的积累,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自身优势背景十分不利。

2. 对自身投资消费需求少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会进行各种课外培训,鼓励学生报名。一般学生会选择两三种进行参加,提高自身的优势。但是贫困生因为经济状况受限,害怕别人的议论,会选择抑制这方面的消费,对自身的投资消费进行控制。访谈中可知,自身投资消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是他们缺少经济,会选择不投资自身的发展需求,以此来节约经济开销。

3. 虚荣心强,陷入“网贷”消费

大多数的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网贷”。在面对“网贷”的时候,存在虚荣心,和同学攀比,导致最终入坑,被网贷公司强行催债,学业和生活陷入困境。虽然多数学生都反对网贷,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赞同网贷,认为急需用钱的时候借钱很方便。由此可见,网贷已经深入了贫困生的消费习惯,其中最典型的是花呗,加强对贫困生的消费习惯正确引导是非常紧迫的。

培养贫困学生消费习惯的建议

1. 精准资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基本的生活所需

高校应该抓住贫困生出现不正确的消费习惯的主要原因,从而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所需。访谈中得知,贫困生的经济来源途径少。学校要做到帮助贫困大学生,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消费的基本需求,然后及时关注和扶助,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其次是了解他们的专业优势,帮助贫困生扬长避短,训练其专业技能,从而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最后是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帮助,提倡贫困大学生努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2. 强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发展性需求消费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消费习惯的时候,需要加强思想教育。首先是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和消费能力,给予贫困生物质帮扶和精神鼓励,令他们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很多,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其次是正确评估自身的经济状况,纠正消费盲区;最后是正确认识什么是“必需品”,从发展性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消费,不让贫困学生因经济窘迫而节衣缩食、因舆论压力而畏手畏脚,塑造自信心。

3. 加大网贷教育的力度,正确认识网贷

高校贫困生因经济上的困境容易导致很多消极心理。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不良信息过多,从而产生攀比,导致不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出现,陷入“网贷”。学校应加大网贷教育的力度,正确认识网贷。高校需要帮助贫困生解决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消除贫困生因为经济拮据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以及导致他们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的行为。第二,帮助他们矫正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帮助他们正确评估自己的经济情况,共同预期不健康消费习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危害。对于不良的消费习惯更需要配合学院进行及时干预。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