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徐有佳育儿

昨天在央视看到这个新闻,我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五一假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户外活动的机会比较多。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处理。

突然我的眼皮上有一颗“痣”。

贝贝,2岁半,去外婆家玩。当她回来时,她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的眼睑上有一颗黑痣。她以为是孩子眼睛受伤结痂了,但当时并不是很用心。

因为痣长在眼皮上,第二天我妈一眼就看出痣其实长大了。轻轻摸摸它们,感觉不像是带血的痂,表面也很光滑。同时,贝贝总是揉眼睛,明显不舒服。

贝贝妈妈果断带孩子去看医生。结果医生一检查,马上建议贝贝妈妈带孩子去武汉儿童医院。

原来这个痣不是痂,是扁虱。在裂隙灯下观察,可以看到蜱的口器已经深深地刺入了孩子眼睑缘的基部。吸血后身体变得鼓鼓的。医生先用麻药“灌醉”扁虱,趁其口器松弛,立即用镊子取出。

手术结束后,儿童医院医生的一句话让贝贝妈妈出了一身冷汗:幸好父母没有拔毛,也没有用力拔毛,否则虫体残余部分的多种病毒会到达孩子体内,引起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肾综合征出血热、无浆体病甚至死亡。如果家长碾压蜱,手接触到蜱体液,也可能感染病毒。

(以上信息来自央视)

春末夏初,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昆虫越来越活跃。在五一假期或周末,许多父母也会带着孩子去乡下亲近大自然。那么,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蚊虫叮咬。如果处理不当,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扁虱有多可怕?

蜱,俗称草爬行者,常出现在野草、植物或山地土壤中,常宿于家畜等动物的皮毛中。

蜱体内有一种很可怕的病毒,叫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也叫新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蜱叮咬传播给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正常人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呕吐物也会被感染。

蜱虫叮咬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发烧”。被叮咬后1-4天,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称为“蜱叮咬热”。如果携带病菌的蜱叮咬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一些病毒,从而导致严重的疾病。

及时发现,正确“挑虫”

网上有一些类似“一家三口被蜱虫叮咬致死”的报道。因为真实性不高雅,所以不用太恐慌。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及时发现,正确“挑扁虱”。

及时发现

蜱叮咬的时间越长,吸的血就越多,释放的毒素和病原体也就越多。如果发现孩子皮肤上突然出现黑点,一定要警惕。

通常情况下,咬伤就像突然长了一颗黑痣。蜱虫的前肢和口器会咬住病人的皮肤,但不会松手,甚至会咬进真皮和皮下组织。只有一条黑色的尾巴露在皮肤外面,看起来像黑痣,但被蚊子咬了之后就不存在了。

正确选择刻度

如果扁虱的头有一个倒勾,它会越来越紧。用力拉的时候很容易把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里,会加速病原体的感染。

一旦发现,最好带孩子去儿童医院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及时就医,可以用酒精擦拭痣,麻醉虫子,然后用镊子慢慢拔出皮肤。如果用香烟烧虫子的身体,一定要注意不要烫伤孩子,尤其是像眼睛这样重要的部位。家长不要随意手术,最好尽早去专业医院治疗。

带孩子出去玩,除了带驱蚊剂,最好给孩子穿上紧口、浅色的长袖衣服和裤子,少穿凉鞋。这是防止蚊虫叮咬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没有看过这篇文章,也许你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记得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