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读后感3000字

  本年度第一本书《门口野蛮人》,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读完,按照当初给自己的要求,每读一本书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

  这本书是被划分为经济类的书籍,我了解到这本书也是在一些给投资者推荐的书单上,《门口的野蛮人》给我们详细的铺陈了80年代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被收购的对象是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收购的对象则几乎涉及了当时华尔街上所有知名的金融大鳄。

  为什么这场收购能吸引这么多的金融大鳄争相抢夺?因为这次收购的规模达到了250亿美元之多,其规模和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收购绝对是华尔街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次收购。它带给收购者的,不单单是巨大的利润,更是在杠杆收购行业的口碑和地位。其中不乏有一些竞逐者,他们的加入不主要是为了利润,而是意图通过这场收购,从而奠定他们在杠杆收购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本书的叙述完全是历史书式的,前半部分别介绍了本次收购中收购各方关键人物的发展成长史。所有的人物,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前半生一步步走来,中间经历的种种各种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驾驭的。

  本书的主角——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是被收购的目标。收购各方分别是:以公司总裁罗斯约翰逊为首的管理层团队,和他们这次收购的主要代理机构——协利证券公司,主要人物有协利证券母公司——美国运通公司董事会主席吉姆罗宾逊、协利公司董事会主席彼得科恩,主要的资本支持者是所罗门银行,主要人物是董事会主席约翰古弗兰,他们聘用的公关公司是吉姆罗宾逊的妻子琳达罗宾逊的公司,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琳达罗宾逊为约翰逊和克拉维斯牵线搭桥,所做的工作几乎差点促成了两方的合作,也足见琳达罗宾逊的公关撮合能力。

  另外一方是KKR团队,也是本次收购的最终胜利者,主要人物是克拉维斯,是一个果决冷毅的领导者,KKR也是最为专业的杠杆收购公司,在规模和专业性上是其它的竞争者无法企及的。他们雇佣德崇证券公司主要为他们负责垃圾债券的发行。

  在资本方面,KKR本身就有巨大的资本实力,所以他们不像协利,需要找一家或几家大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KKR只会和几家银行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他们甚至有实力和其中一些银行签订排他的合作协议。

  而协利方面则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克拉维斯一开始怀疑协利会和合作的银行签订排他协议和阻止银行和其他竞争中合作,但是他猜错了。协利公司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去这么去做,也可能协利本身就没有这个实力,毕竟如果和银行方面签订排他协议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KKR的另外一个合作者是鼎鼎有名的摩根士丹利,但是公司参与的人物并不多。

  以上是两家主要的竞争者,也是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两家,但是在招标的最后阶段,用书中那一章的名字来描述就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一波士顿公司中途介入,他们之前在收购行业也是顶级公司,但是却因为两个重要人物的离开,之后业绩一路下滑,但是在这次竞标的最后阶段,因为公司里一个成员的“创意”,公司决定加入这场竞争,但是他们参与的时间太晚,在投标截止日期前连具体的竞标方案都没能完成,但是仍然参与进来,不过他们的方案确实给收购委员会展示了一种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一旦可行,他们的方案的最终报价将远远超出另外两家,不过他们的想法最终还是因为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它参与者还有弗斯特曼利特尔公司,弗斯特曼也给我留下的较深的印象,他像极了一个老学究,倔强而固执,自我标榜为金融界圣洁的守护者,坚决抵制垃圾债券的人,极度排斥克拉维斯,他一开始选择参与这次收购,不是为了利润和地位,纯粹就是为了要和克拉维斯交锋,击败他,打击他。

  可是实际状况是,他们显然并不被约翰逊和协利公司的科恩等人重视,他的不厌其烦地抨击垃圾债券,每次会面其他人都要听他发一顿牢骚,连约翰逊和科恩都无法忍受这一点,以至于在开会的时候他们的团队被晾在会议室没人搭理,但是为了对克拉维斯进行打击,他们一再忍让,可是最终他们明白约翰逊和科恩等人显然和他不是一路人,他们没他人格高尚,后来他们选择抛弃和管理层团队的合作,单独参与竞标对抗克拉维斯,可是最终还是因为弗斯特曼的一些固执,最后关头选择放弃竞标。

  在最后的等待竞标结果的那天,书里的描述很有意思。KKR团队已经得到通知和收购委员会进行最后的商议,结果几乎已经毫无悬念,但是管理层团队通过其它有段得到了他们的报价,并且提高报价,要高于KKR。

  面对这种情况,特别委员会的代表们重新考虑给他们机会,但是这也惹恼了克拉维斯等人,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除非现在放弃,否则还得继续等待,但是巧合的是,他们等待的房间离竞标会议室不远,所以每当特别委员会的人去洗手间,他们也派人过去打听消息,或者催促委员会委员们,以至于,董事会主席休格尔为了不见到他们的人,而忍着不去洗手间,直到忍不住了才不得不去。可是当他过去之后毫无意外地立即被KKR的人跟上了,并被催促。很显然,为了为公司赢得最大的利益,他们三番五次地改变自己的决定或时间安排,连自己都不太好意思。

  最终结果还是KKR胜出。KKR的胜出,其实如果读到最后阶段,即使结果没有揭晓,大部分也应该能够猜出这个结局了,KKR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只善于捕杀猎物的经验丰富的老虎,而协利只是刚出茅庐的缺乏战斗经验的小灰狼。

  在延迟竞标的一周时间里,克拉维斯欲擒故纵,他飞到自己在其它城市的别墅,明面上已经不再过问竞标的事情,给其他竞争对手造成他们已经放弃的假象。这一招还真的起效了,协利的科恩就真的相信克拉维斯放弃了,并且放松了警惕。剩下的第一波士顿的方案可行性又不高,他们的胜利似乎指日可待了,所以他们第二次没有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报价,只象征性地提高1美元,最后当得知他们的报价要远低于KKR的报价之后,他们又通过采用增发债券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报价到112美元,高于对方的106美元,但是他们却不愿为自己的债券启动重启的程序,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发行的债券的实际价格并不到这个价。即使这样,最后阶段KKR在特委会的几番诱导下再次提高报价到108美元,已经远远胜过对手了。

  KKR之所以能够胜出,并且是在没有管理层团队支持的情况下胜出,赢下了华尔街金融史上当时为止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KKR的专业性和实力是最强的,他们最大的阻碍来自于管理层团队,在管理层团队拒绝配合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得到真实准确的公司财务数据,所以他们第一次只有94美元的报价,他们没有掌握充足而真实的信息,不敢给出太高的报价。而在之后,管理层团队在收购委员会的压力下,不得不提供和其他竞争者一样的公司信息,KKR的专业性和经验便体现出来,他们对公司的评估足够精准,他们对自己的报价也足够有信心。

  其次,在等待第二次竞标的过程中,克拉维斯的策略也起了作用,故意装作放弃投标来迷惑对方,而这一招也确实奏效了。这是克拉维斯个人的能力。

  另外,管理层和第三方竞标者的自身的问题,尤其是管理层团队,他们是最了解公司的团队,但是他们在竞标过程中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约翰逊,他很擅长结交人,但是他在管理公司的层面,尤其是不喜欢控制成本,反而喜欢用各种奢华的支出和巨大的报酬来拉拢他需要的人,一开始他是极力排斥杠杆收购的,就是因为如果被收购了,按照一贯的做法,新东家接手后最先采取的措施就是控制成本,节约开支,这个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约翰逊不行,他最反感,也最害怕,他怕自己的私人飞机被降级了,怕各种俱乐部被取消了,等等。

  在第二次竞标阶段,形势越来越不利的情况下,他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因为到了100美元的价格,被收购之后进行大规模的削减开支是势不可免的了,对他来说,成功或失败对他个人来说都已成为灾难了,所以在第二次竞标的时候,他接受媒体采访,言谈话语之间已经是有无所谓了,所以等报道一出来,约翰逊的形象彻底崩塌,成了一个贪婪无度的利益追逐着,不惜一切代价,不惜公司里普通工人的日后生活,不惜辛辛苦苦经营数十甚至上百年的企业,只为个人的私利,在舆论上,管理层团队彻底崩塌。

  本书的结尾,也用了极具文学讽刺意味和哲学性的一段终极发问:“雷诺兹烟草公司和纳贝斯克公司的创始人们肯定没法理解这场收购。不难想象,如果理查德·雷诺兹和阿道夫斯·格林游荡在这场收购大战的战场上,他们肯定会相互不解地问:为什么这些人如此在意电脑里的数据,而对从他们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漠不关心?为什么他们总是一心想拆散公司而不是将公司发展壮大呢?归根到底,这些东西和公司的业务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能产生巨大的利润,其利润之丰厚和得到之容易,都远远胜过正常去经营建设一个公司,所以,为了利益,他们根本不会顾忌什么原则和道德,甚至无视法律,只为更快更大地实现他们需要的利润。

  这就是资本!这就是人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