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之一。

该陵园筹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至1924年瑾妃入葬正式修建完毕,陵区共葬有4位皇帝、9位皇后,以及多名妃嫔、亲王和公主。

2.清西陵位于永宁山下,西侧为紫荆关,东侧为燕下都,最南端为大雁桥,与狼牙山隔易水河对望,最北端达奇峰岭,陵区最外侧边界达100余公里。

陵区外围由大片林木主要建筑均为“样式雷”主持建造,共计有10座主要陵寝,由西至东依次为慕陵、慕东陵、昌西陵、昌陵妃园寝、昌陵、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崇陵和崇陵妃园寝,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其中泰陵为整个清西陵的建筑中轴线。

泰陵的大红门为整座陵区的总大门。此外在昌西陵和慕东陵之间还有一座怀王园寝,而在慕东陵和崇陵之间还有阿哥园寝、公主园寝和端王园寝。

陵区内还修建有与清西陵中帝后陵寝相配套的机构建筑,包括东西府、行宫、永福寺、衙署、营房等建筑,这些建筑中的机构主要负责陵区的日常管理和祭祀服务。

3.清泰陵是清西陵内兴建最早、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全的陵寝,于乾隆元年得名。埋葬清世宗胤禛(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泰陵的最南端为一座火焰牌楼,向北越过一座小山后有一座五孔石拱桥,石桥北侧为砖铺的神道。沿神道向北依次为石牌坊,共三座;石獬豸,共一对;下马碑,两座;大红门;具服殿;石平桥;华表,共四根,东西相对两两成组;

圣德神功牌楼;单路七孔石拱桥;石望柱,共一对;石像生,共五对;龙凤门;单路三孔桥;三路三孔桥;神道碑亭;下马碑,共一对;井亭;

神厨库,包含一座神厨,两座神库,一座省牲亭;朝房,共两座;班房,共两座;隆恩门;燎炉,共两座;配殿,共两座;隆恩殿,殿内以金砖铺地;

三座门;二柱门;石祭台;方城,上方盖有宝顶;月牙城;宝顶,下方为地宫。其所使用的“金砖”均于苏州烧造,长方城砖烧造于山东临清,瓦件则产自北京琉璃厂,青白石料出自房山的大石窝。

4.泰东陵位于清泰陵东北1.5公里处,墓主人为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是清高宗的生母,是清代后陵当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其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

一座三孔石拱桥;三座栏板平桥;两座朝房;两座班房;两座配殿;一对燎炉;一组神厨库;隆恩门;隆恩殿;三座门;石祭台;方城,上方建有明楼;宝顶,下方建有地宫。

5.清昌陵位于泰陵的西南侧,清仁宗颙琰(嘉庆帝),孝淑睿皇后,清昌陵自南向北的建筑依次为:

神道、平桥、圣德神功牌楼、华表、五孔石拱桥、石望柱、石像生、龙凤门、单路三孔桥、三路三孔桥、神道碑亭、下马碑、井亭、神厨库、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祭台、盖有明楼的方城、宝顶以及下方的地宫。

与其他陵寝的隆恩殿不同的是,昌陵的隆恩殿地面用河南的紫花石铺地。

6.昌西陵位于昌陵西侧1.5公里处,墓主人为孝和睿皇后。该陵相对于其他后陵规模较小,有三孔石拱桥、栏板平桥、朝房、班房、配殿、燎炉、神厨库、隆恩门、隆恩殿、并列的一座栏板平桥和两座平桥、三座门、石祭台、下方建有地宫的宝顶。

宝顶月台前的神道上的第七块石头是回音石,在此处发出的声响会在地下扩大数倍之后传回地面。宝顶周围建有回音壁,该回音壁呈半圆形,分别站在在围墙两端的人能听到对方传出的声音。

7.清慕陵位于清西陵陵区的最西侧,是清宣宗旻宁(道光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和孝全成皇后的陵寝。

在清西陵重建时,清慕陵少了圣德神功碑楼、华表、石像生、方城、明楼、二柱门、三座门等建筑,仅余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玉带河及河上的三座石平桥、石牌坊、祭台、盖有方城的明楼、下方建有地宫的宝顶,宝顶外围围有龙须沟。

8.慕东陵位于慕陵东北1公里,原为慕陵妃园寝,即孝静成皇后,慕东陵建有一座面阔五间的享堂,内有三座神龛。享堂南侧东西两面各有一间厢房和两座值班房。

享堂后建有一座面阔三间的寝宫门,中间一座建有单檐歇山式门楼,门楼下镶嵌一块写有“慕东陵”的长方形汉白玉石。

中门后为一座石祭台,石祭台后为砖砌月台,月台后为宝顶,宝顶下为孝静成皇后的地宫,宝顶周围建有弧形围墙至中门两侧。另两扇门后通向慕东陵的后院,后院内围绕着弧形围墙建有十六座宝顶。

9.清崇陵是清西陵最东端的皇陵,是清德宗载湉(光绪帝),隆裕太后的陵寝。清崇陵是清西陵中规模较小的皇陵,也是中国最后一座皇陵。

其结构仅由望柱、牌楼门、小碑亭、神厨库、三路五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部分组成。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