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英雄小说的代表,一直在中华文化历史宝库中有着很高的评价,这本书里面包含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人物之是许多小说比不上的一点,而且其中曲折的情节故事更让许多人心驰神往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卧龙、凤雏是这本书里的智囊团,魏延、姜维是这本书里英勇善战的武将。他们之间上演了一曲铿锵有力的英雄史诗,在庞统临死之前,他终于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
一、有“凤雏”之称的庞统
在得见刘备之前,他只是当时的一个县官,并不是很出名的谋士。可是直到他被张飞遇到,张飞发现他竟然有如此大才,便赶忙让他引荐去刘备处。刘备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自己的人才非常爱惜。因此庞统便可以实时跟在刘备的身前为他出谋划策。
二、刘备的真假仁义
刘备听从了他的话,便带领数万兵是去了益州。益州牧刘璋和刘备是非常要好的同性宗族,而庞统却认为此时就应该在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却以自己初次来到这里,没有立下恩德和信任的理由拒绝了,所以庞统的法子被刘备紧急叫停。
后来他为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选了中等计策。刘备依计而行,他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涪城。
三、魏延不懂的暗示
之所以庞统会说这句话,那是因为在之前在宴席上他是安排了魏延,带兵刺杀刘璋,让刘备顺利问鼎益州。
庞统故意如此发问刘备,让刘备脸上十分难堪不说,更是给魏延提了一个醒:他的主公前后不一,真假仁义之间切换自如。说明他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那么魏延跟在他的身边是否也应该多想一些自保之计呢?庞统意在提醒魏延,但魏延全然不懂。
魏延没懂,那庞统也别无他法,在他的一番质问之下,刘备觉得颜面尽失,将庞统赶了出去。后来又知道自己的失礼,又将人请了进来。但这么一来一回却直接让庞统在心里认定这位仁义之君恐怕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枭雄。
